《校友零距离》: 人物志

校友 联络及支援 校友零距离 前期通讯 2023年1月号 《校友零距离》: 人物志

中学时代的余畅恒(Arthur)手握姨母的照相机猎影,镜头总被花鸟虫鱼吸引,难以言诠的兴致逐步引领他走向大自然。在修读副学士课程时,他到马来西亚沙巴考察:「初次游学,接触到各种野生动植物,那次经验对我冲击很大,觉得自己一定要为大自然做点事!」及后他在本校攻读学士课程,期间有机会参加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的「野外生态保育大学生赞助计划」,前赴印度尼西亚峇里参与「考氏鳍天竺鲷」考察研究,获益良多。毕业后他向生态之路进发,以教育大众为目标推广生态保育的重要性,并以本地野生兰花为题,推动民间教育项目。

独爱本地野生兰花

自然界百花争妍,Arthur特别留意相对冷门的野生兰花,不仅因「她」的美态,还有其保育价值。他由熟识兰花的朋友带领入门,也透过阅读图鉴、外国文献加强认识:「相关资料实在有限,跟随朋友到野外实地观赏,学得更多。」其后在修读硕士课程时,他拣选了兰花为研究项目,每月与伙伴四出寻兰,拍照记录。野生兰花的生长环境多样,高山、岩缝到草丛皆有,得跋涉远途,走进山林。有时寻花也像与时间竞赛,他指:「不同品种兰花的花期有别,每年仅开花一次,必须尽快前往观赏,否则花儿凋谢,又要等待明年。」

从表进深,由爱到惜,Arthur越加明白保育的重要:「野生兰花属濒危物种,数量稀少,必须保护。」进行研究项目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设立香港野生兰花网站,汇集辛苦搜罗的兰花照片和品种资料,另设Facebook专页带动讨论。「现已记录了42种本地野生兰花,Facebook群组有五百多位成员,当中更不乏专门研究兰花的学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然而,他们始终坚持对花踪秘而不宣:「网站提供的数据都是简明扼要,让大众认识本地野生兰花的同时,亦避免兰花被非法采摘。群组成员也须遵从守则,包括不能披露兰花的所在地和绝不能野采,要以最自然的方式欣赏。」访寻兰花时,他目睹不少危害野生兰花的行为,例如野采,甚或视郊野为私人花园,随意把人工栽培的兰花种植于周遭,威胁原生野生物种。

民间保育者推动教育

投入探索和保护本地野生兰花,Arthur谦称自己仅在后方扮演推动角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大众,鼓励大家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嘉道理农场的专家肩负前线的科研工作,而作为民间保育者,我们踏后一大步,着力于教育工作,希望调整大众的心态,鼓励以『静心观察』来欣赏、认识不同物种,推动爱护大自然。」他认同近年市民大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同时亦慨叹在香港从事自然保育困难处处:「困难在于大众会否坐言起行,作出改变。」犹幸他的交流平台和网站推出后获媒体关注,他亦曾获邀在电视节目内讲解兰花知识,希望藉此有助推广。

投身环境保育

Arthur回想在峇里参与「考氏鳍天竺鲷」考察研究期间,在岛上的保育中心参观另一保育项目,了解研究人员从可持续发展方向协助渔民维护渔获量,明白保育方案并非只着眼濒危物种。他与当地人交流时,惊讶港人嗜吃珊瑚鱼的喜好已广传他方:「港人的消费习惯原来危及远方的生态环境。」

这次考察让他获益良多,毕业后,Arthur即投身环境教育相关的工作。既爱花也爱鸟,拥有多年观鸟经验的他,去年年中转职至香港观鸟会,主责学校及公众讲座、举办教育活动等,延续其推动公众爱护大自然的初心:「环境教育在香港仍处副线位置,一般人只视之为兴趣班、课余活动。我希望能把它带进主流教育,唤醒大众改变心态。」目前他正构思项目,例如培训年轻的自然导赏员:「这好像埋下一颗种子,期望他们日后继续深化对大自然的尊重,继而感染其他人。」对有意踏足环境教育事业的学弟妹,其寄语也是从心出发:「这行业回报不高,所以必须十分热爱自然环境和教育工作,愿意花时间浸淫,才可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