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校友 聯絡及支援 校友零距離 前期通訊 2021年5月號 《校友零距離》: 公大人

群眾外包」是指徵集一群人的建議、服務或資源,為一個共同目標作出貢獻。大眾對這個詞語或許陌生,但本校電腦學學士課程畢業生陳浩軒(Nelson)和許孝謙(Himphen)在2014年已開始以此概念創建網上平台Collaction,匯集群眾智慧及資源,推動社會創新。

二人相識於大學電腦學會,在觀摩一個創業活動時目睹眾多富創意的構思遭評審否決,從而萌生開創群眾外包平台的念頭。Nelson憶述:「好意念不應就此無疾而終!何不讓公眾參與將它實踐。」兩人合力構建Collaction,名稱源自「collect resources, take action」,通過互聯網蒐集各方資源,將意念付諸行動。

行動示範群眾外包

計劃最初由十位成員一同起動,但當一切就緒,連辦公室也租下來時,其他隊友竟打退堂鼓。一心專注電腦程式設計的二人坦言:「衝擊很大!」但他們仍決定頂硬上,邊做邊摸索,並找到以「社會創新」為方向,即是以較現有解決方案更好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來自不同階層的人看到社會的不同痛點,然後合大眾之力找出方案,共同解決。」Himphen續稱:「群眾外包就是將工作外判給群眾處理,能加強大眾對社區的歸屬感,由下而上改善社會。」他倆於工餘開發非牟利項目,並自資營運,但自言並非有什麼偉大的使命感,只想回饋社會,幫助他人,並探索資訊科技如何從中協助。七年來他們堅持關注社群,理念吸引了志同道合者陸續加入,至今團隊成員已增至五人,分擔外務、策劃及設計等工作。

回想初期,兩位IT人運作網站應付裕如,困難倒是要把新概念說個明白,吸引項目使用平台。與其等候,不如帶頭示範,增強說服力,Himphen打趣形容:「我們決定自製『雞與雞蛋』!」當時二人走訪社區中心尋找合作伙伴,首個實行的是在深水埗開展以低收入家庭孩子為對象的「童心共享」項目,透過探訪長者和舉辦換物會,讓小朋友學懂關懷他人,實踐「共享」。項目獲傳媒廣泛報導,Collaction的理念得以廣傳。

孕育社會創新項目

其後平台成功鼓勵大眾將社會創新意念付諸實行,Nelson舉例說,一名在德國當記者的香港女生引進當地經驗,在Collaction開展「社區雪櫃」項目,把獲贈的雪櫃放於深水埗一公眾地點,倡導食物共享,吸引不少人參與,回響很大,「更有插畫家主動義助繪畫單張,一年內項目已擴展至北角、東涌等五區。」

除了發布他人的項目,Collaction也從尋常生活中發掘點子,首個原創項目「失蹤人口社會試行計劃」把本港失蹤者信息放進合作網站的「404 Not Found」頁面,動員網絡群眾協助尋人,項目獲各方好評,連資訊科技業界也支持,給予意見改良。

項目推行或要走過迂迴的路,但總有意義。Nelson說 :「失敗不要緊,它記錄了社會默默耕耘的人付出過的努力,這些記錄或會啟發他人思考,成就其他新項目。」數年來眾多項目反應理想,對社會帶來點滴影響,Collaction亦已成為具代表性的平台:「有別當初四處叩門,現在同路人會主動聯絡我們商談合作。近年平台更加入眾籌等功能,有助項目起動。」

向前發展仍不忘初心

Collaction屢獲獎項嘉許,包括「2019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智慧共融)奬優異證書」,表揚平台以資訊科技促進社區各階層人士參與地區事務。Nelson強調:「獲獎得力於整個團隊合作。」。

Collaction不僅對社會,也對這兩位年青人帶來正面影響,Himphen笑言:「從前我頗『㒼塞』,固執己見。項目既是讓大眾參與,就必須多聆聽意見,這是重要的成長。」Nelson也說:「人際溝通技巧進步了!最大得益是認識了很多朋友,遇難題時能夠聯繫不同界別人士幫忙。」二人由衷感謝啟發成長的人,包括公大的老師,尤其經常接觸交流的呂國輝教授。

近年Collaction嘗試商業合作,現為一教育機構開展學生關愛社群項目提供管理平台:「這個屬小型的商業合作,藉此逐步優化供商業應用的界面,希望進而與大型機構合作。」雖增添商業元素,但兩人毋忘初衷:「將繼續循社會創新、群眾參與的大框架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