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與中國神話

人文社會科學院 研究 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 中國動畫與中國神話

中國動畫與中國神話 ——《中國奇譚》放映會及對談分享

2024年2月20日

「數碼時代的中國神話」系列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動畫與中國神話——《中國奇譚》放映會及對談分享」活動於2024年2月20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是冼為堅基金有限公司所支持的“數碼時代的中國神話”系列活動之一。正值香港都會大學成立35周年紀念之際,活動特別邀請到中式奇幻動畫劇集《中國奇譚》的導演和製片團隊與都大師生及公眾分享創作心得。這也是《中國奇譚》團隊首次攜作品來港。

現場放映了風格和主題頗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小妖怪的夏天》、《林林》、《玉兔》和《小滿》。放映結束後,總導演陳廖宇和三位分集動畫導演楊木、徐寧、陳曦(陳蓮華),從神話和動畫的關係、動畫敘事的真實性和虛構性、動畫類型的多樣豐富、動畫技術的細節打造、創作者的成長等角度為現場觀衆分享了更多臺前幕後的故事。

將中國神話作為動畫創作的源泉,通過不同導演的多元手法呈現,在虛構中建構真實,成爲了《中國奇譚》系列中式奇幻動畫創作的核心理念之一。陳廖宇認爲神話反映的是古人對未知事物的想像和解釋,投射出那個時代人類的內心願望和未來憧憬。神話是創作的源泉,但創作不是重複敘述神話內容,而是要借神話為載體表達當下的真實。他表示,“真”是作品和觀衆之間建立橋梁的重要元素,虛構奇幻的故事中也要呈現真實,這包括直接呈現的真實世界、真實的生活故事、真實的情感體驗三種真實。他在挑選分集導演時以及在創作過程中,著力挖掘各個導演的自身經驗和內心之“真”。在動畫技術上,導演們也在用其精益求精的匠心來打造真實。例如《小滿》和《玉兔》都在使用手工手繪技法,用真實的光影和觸感模擬出機器軟件無法再現的動人真實感。即使在現今AI技術衝擊下,幾位導演都相信創作者用心的、求真的創作無法被取代。

在動畫技術和審美表達方面,有觀衆提及《林林》在前後情節中幀數差異設定中導演隱含的用意。楊木導演肯定了觀眾的仔細觀察,強調這是一個特殊設計。他認為中國神話與西方神話相比可能是片段式的,但又有很強的文學性,短短幾句話可以生發很多想像空間。而他在《林林》中也想達至這樣的審美意趣,例如在三維動畫中探索使用中式審美中的色塊對比,以及打光突出對輪廓的描摹。《小滿》導演陳曦談及動畫創作的無限可能,他用剪紙定格探索塑造平面又立體的“空間”,從最基礎古老的、看似簡單的技術和技巧出發也可能延展出精妙的故事作品。這種表現方式曾在各種前現代文明中普遍存在。在創作者的成長方面,陳廖宇導演提醒同學入行時的第一個項目至關重要。《玉兔》導演徐寧以自身在定格動畫方向上的職業發展爲例,鼓勵動畫專業學生“一强多能”,精煉個人專長的專業能力,同時也要學習全製作流程,目標明確、相信自己、不斷學習精進,才能在動畫行業脫穎而出。

總導演陳廖宇透露,正在製作中的《中國奇譚》第二季將會有更多元地域的導演加入,特別是南方元素,同時幾位繼續參與的導演也將帶來與第一季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最後也期待未來有機會與香港動畫師合作。

2023年初上線播放的《中國奇譚》以其中式奇幻的藝術風格、豐富多樣的故事內容、精湛的動畫製作技術,自去年開年以來掀起了一股中式奇幻的風潮。不僅線上上平臺播放量持續突破攀升,也在社交媒體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很多觀眾積極參與討論,甚至紛紛進行二次創作分享。2023年也正是中國動畫百年。自19世紀70、80年代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享譽國際的《天書奇譚》《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長片動畫電影作品上映,中國動畫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探索了中式奇幻的風格,在世界舞臺上也展現出了獨特的文化魅力。《中國奇譚》從內容形式、主題類型、技術藝術上都可以看出對中國動畫學派的致敬、傳承和創新。中國神話和中式奇幻文化元素經過數位動畫的創新演繹,煥發出新的特質、新的形態和新的風貌,中國動畫產業也正在迎來更多彩多樣的發展。

本次活動吸引了兩百多位校內外師生與公眾參與放映和映後談,現場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