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公佈

人文社會科學院 研究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消息公佈
 
視障學者馮天樂博士分享奮鬥歷程     啟發逆境中的中國式人生智慧
文/何玉婷
          2024年10月17日,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與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成功聯合舉辦「中華文化學習歷程分享會系列」中的第一場講座,題為「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視障人士如何成為歷史學者」。主講人為馮天樂博士,擔任主持人的兩位學生來自葉子亭博士的GEN「中國文化探索」課程,分別為英語及文化專業的鄭惠文同學與運動及電競運動管理專業的何欣桐同學。本次活動旨在向各位同學展示,身為一位視障人士是如何克服逆境,並以中國文化的智慧迎接挑戰,成為一位傑出的歷史學者。活動更有幸邀請到唐梓彬博士與馮博士對談。
圖:香港都會大學代表致謝。(左起)人文社會科學院署理院長文潔華教授、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主任郁旭映博士、馮天樂博士、唐梓彬博士、葉子亭博士
 
          是次講座,馮天樂博士以其個人經歷為例,闡述了中國文化中的逆境奮進精神。馮博士自幼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隨年齡增長而逐步退化,甚至接近失明;他也曾在校園中遭受欺凌,更曾歷經一次嚴重車禍,人生可謂波折不斷。然而,這些挫折並沒有阻止他追求學術夢想的步伐,反而激發了他強大的毅力和堅韌的精神。
          正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不懈的努力,馮博士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並獲得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顧問,以及香港電台節目「講東講西」的客席主持人。
          講座中,馮博士深入解讀了儒、釋、道三家哲學中關於人生逆境的思考,特別是老子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一著名哲理。透過自身的經歷,他展示了如何將逆境視作成長的契機,又強調,不幸的遭遇往往蘊含著改變命運的機會,正如他在面對身體障礙、校園欺凌及人生中的多重挑戰時所展現的積極心態。
          馮博士指出,正是中國文化的深厚智慧幫助他在逆境中注入了奮鬥的力量。儒家自強不息的精神、道家的順應自然,以及佛家的心靈解脫,宛如他在面對人生波折時的穩固支柱,讓他在風雨中依然堅定前行。馮博士更表示逆境不應被視為阻礙,反而是一種激發潛力和推動個人成長的力量。
          馮博士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奮鬥史,更是一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講座中的這些哲學思考,也引發了現場觀眾的深刻共鳴。馮博士不僅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更激勵了聽眾了解和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來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參加者不僅從他的故事中汲取了力量,更從中理解了如何將困難轉化為成長的契機,為學生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
          此次講座是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華文化學習歷程分享會系列」活動之一,旨在推廣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哲學,並為大學社群提供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未來也將繼續推動類似的文化活動,讓參與者能夠接觸到中華文化中的深厚智慧與哲學思考。
圖:(左起)唐梓彬博士、葉子亭博士、馮天樂博士、主持人鄭惠文與何欣桐
 
          在馮博士的講座中,我們邀請了三位GEN「中國文化探索」課程的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他們對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的感受及理解。
安航正(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工商管理,一年級)
          講座中馮天樂博士以個人經歷為例子,講述自己如何克服困難,突破身體極限,追求夢想,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身患殘疾的中年人,而是一位史學家對歷史的熱愛,一顆對文化探索並飽含熾熱的心,一個堅韌不拔的靈魂,我腦海中同時浮現出的是班固、司馬遷、王陽明等著名史學家的經歷,我個人很享受這種感覺,這是我喜愛歷史的第一個原因。
          講座中提到儒,釋,道三家文化,馮博士也對三家文化結合自身經歷,做出了深刻的講解,引發了我的共鳴,令我受益匪淺,我認爲三家文化分別代表積極進取,無私奉獻和順其自然,之前的我經常因為一段朋友或者其他關係的結束而陷入內耗,消磨意志,而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逐漸改變心態,做到不影響自己的情緒,我很喜歡王陽明先生的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是我喜愛歷史的第二個原因。
          馮博士的講座不僅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了深刻講解,也激勵了我們用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去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後分享一段曾看到過的話:「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韋燁駿(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工商管理,一年級)
          正所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馮天樂博士的「君子」 經歷不僅顯示了視障人士面對命運不公的同時仍保持本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抗生活中種種不便與異樣的眼光。
          在細聼以及挖掘馮天樂博士的經歷,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並帶給他衝破命運桎梏的能力!孔孟之道的自強自立,黃老之道的順應自然,佛家的心靈解脫,這些無一不讓馮博士對自己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超越了肉體上的挑戰!非常榮幸能參與到這次意義非凡的講座,在講座中馮博士毫不避諱的講到缺陷,或者痛苦的經歷而其對當時的他可能是夢魘一般的存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馮博士靠著對中華深厚文化求知若渴的態度,並借著對其理解,付出多於常人的努力,讀完了碩士以及博士課程,甚至成為電台主持人,這是常人也很難達到的成就。
          馮博士在講座中闡述老子福禍相依的觀點十分啓發我!古代便有著「樂極生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話語,馮博士的經歷展示了如何將逆境視為自我成長的一個寶貴契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我也想學習馮博士可以向年輕人傳達自己研究的學問,激勵年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傳承發揚中華濃厚的文化底蘊,將古人的智慧應用於處理現代社會的人情世故!
趙又功(運動及康樂管理榮譽工商管理,一年級)
          馮天樂博士的經歷是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的一種詮釋,很好的體現了人文歷史,對於現實社會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帶來的內在動力,於潛意識灌輸的影響力是無止盡以及積極向上的!
          歷史是現代社會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經濟上具有巨大幫助,為上層建築打下了堅實的的基礎,從每一段歷史中可以有警示、教育、參考等作用。我常常覺得自己很榮幸可以生在這個歷史淵博深厚的國家,也讓我多了很多底氣!
          讓我對人文社會科學有著更深刻的認知,讓我知道借古鋻今會有非常多有意義的啟發,讓我更加有探索慾,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未知,也讓我感到在這個時代尚有可以探索的東西!
          那天馮博士詮釋了歷史帶來的力量,可以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比如說儒家文化,在當代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幫助我們創建更和諧的社會,使我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當然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發掘的中華歷史文化!
編輯/李婉菁 (環球市場及供應鏈管理榮譽工商管理 一年級)
 
華文創意寫作英文新書“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Theory, Pedagogy and Practice”出版
本書由梁慕靈博士主編,主要探討全球視野下的華文創意寫作的趨勢與發展。內容涵蓋了華文創意寫作的理論研究、香港都會大學創意寫作教學分析、跨媒體實踐、詩性思考及療愈寫作的討論。此外,本書更加入海外聲音,通過訪談來拓展華文創意寫作的發展視野。除了展現創意寫作的多樣性,各位學者專家也兼具理論視野與實踐意識,以不同角度來探索華文創意寫作的現在與未來。
更多關於本書資訊,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97-3759-8
 
著名小說家黎紫書到訪本校,分享寶貴創作經驗
本年9月12-13日,著名馬來西亞華文小說家黎紫書女士受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邀請,到校訪問並參與一連串活動,與創意藝術學生分享文學創作心得。兩天活動共分為四場,專題講座之外,黎女士更與學生進行近距離對談。她從生活故事切入,向同學說明閱讀和寫作的態度,以及有關文學素材的蒐集方法,對同學未來的文字創作甚有裨益及啟發。

黎紫書女士多年來獲得多項文學大獎,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流俗地》、《告別的年代》,及多部短篇小說集及極短篇小說集《野菩薩》、《山瘟》、《簡寫》、《無巧不成書》、《余生:黎紫書微型小說自選集》等。是次訪港,黎女士除了在都大進行創作分享外,更接受《明報》「名家學堂」專訪,報導她是次訪問都大並參與創意藝術學系及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的活動與交流。專訪「觀察表象 洞悉內情——黎紫書」已刊登於《明報》第729期,詳細內容見下圖。

經《明報》(2024年10月25日見報) 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經學研究的傳統與新變》出版
本書由李洛旻博士主編。2022年12月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成功舉辦第一屆「經學的傳統與新變」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的中國經學研究者參會發表論文。蒙田家炳基金會的支持,本書輯集並出版與會學者及當代其他青年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立足於當代視野下思考如何承傳傳統,繼往開來,尋求突破,為中國經典研究翻一新章。本書共輯錄15篇精選文章,匯集「中港台日美」各地經學的權威與新秀,內容涵蓋《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從版本考證到新解詮釋,深入解析經學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展現當代經學研究的獨特魅力。
本書已於2024年8月正式出版。更多關於本書資訊,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44164&fbclid=IwY2xjawGRUkNleHRuA2FlbQIxMAABHX2N4alw5DHuu4eE2DtS1Epha54X4mk1qxE3YUUewfmiHMpJkZhtmIsOuw_aem_x0WjVDyg2HEYAO98eNX7XQ
 
都大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再獲國家級全國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一等獎殊榮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中心)在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再次脫穎而出,榮獲「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是中心連續第二屆獲此殊榮,而都大亦是香港唯一一所獲此殊獎的高等院校。

此次獲獎的案例名為《藝術、創新、中國文化教育》,總結了中心多年來將創新元素融入中國文化教育,並以多元藝術形式傳播的成果。案例介紹了四個重點項目:「中華禮儀動畫化」將傳統禮儀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形式呈現,使年輕人更易理解和接受;「廣播劇 X 中華文化」利用聲音將中華文化故事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廣播劇;「品德教育動畫協作計劃」,透過與本地學校合作,創作動畫短片來傳遞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漢代文物有段古」則結合AR技術,讓參與者透過互動方式深入了解漢代文物的歷史和文化意義。這些項目充分展示了中心在文化推廣與藝術創作結合方面的創新成就,為傳統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是中國最高規格的國家級藝術盛典,每三年舉辦一屆。第七屆展演活動由國家教育部及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以「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為主題,於6月12日至18日在湖北襄陽舉行。

中心主任梁慕靈博士表示:「中心是繼上一屆後第二次獲得這個獎項,是次得獎案例更包含中心與救世軍田家炳學校合作的『品德達人影像化計劃』,足證中心向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各個層面間推廣中華文化的成效。中心同時感謝田家炳基金會一直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心成員,包括李洛旻博士,以及麥盛豐、劉文英、余孝力、龔倩怡、黃瀞慜、楊詠詩、曾令怡、梁穎賢、黃淑鳴等同事的努力。未來,中心和創意藝術學系將以展演活動為契機,持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美育教育。」

中心成立於2015年,獲田家炳基金會支持,多年來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是次獲獎不僅肯定了中心在中華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的努力,也彰顯了都大在培育學生創意思維和藝術素養方面的成就。未來,中心將繼續秉持「藝術、創新、中國文化教育」的理念,致力培育具備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

在今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除中心榮獲一等獎外,都大創意藝術學系學生也有出色表現,分別獲得攝影一等獎、繪畫二等獎和微電影二等獎,充分體現了都大在創意藝術培育方面的成果。<詳情>
 
Newly Released Book Volumn on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Edited by Dr. Rebecca Leung Mo-Ling,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is a book that introduces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considering various aspects of literary and creative theories in research in Chinese writing. It covers recent trends such as cross-media practices, pedagogy in creative writing in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specifically, and looks at how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brings new interpretations to creative writing within a global context.
For more information of the book, visit: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981-99-0931-5
《華文創意寫作與跨媒體實踐》出版
本書特色
  ★二十位亞太地區文學工作者、學者、藝術家及資深媒體從業者以自身經驗,共同探討華文創意寫作課程的設計、實踐及跨媒體之可能。
  ★透過不同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促進華文創意寫作學科的推廣與發展,顯示出媒體時代下華文創作的生命力。
新媒體的誕生,縮短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
  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創意寫作跟過去的傳統寫作模式不同,不再只是作者的個人活動,而是一種群體參與和協調的交流方式。作者在新媒體時代獲得了空前的自由,他們通過各種網路途徑與讀者建立聯繫,以達到快速發佈、迅速傳播、及時回饋的交流效果;而讀者面對海量資訊,逐漸傾向選擇具有優質內容的產品,對於創意也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融合各種感官體驗的文字書寫因其獨特性和創意亦愈來愈受關注和青睞。
  華文創意寫作學科在課題選擇、理論建構、研究方法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均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和實踐空間。本書收錄「第一屆華文創意寫作與跨媒體實踐國際研討會」中二十篇優秀論文,作者群包括王美棋、何嘉俊、吳美筠、吳麗嬋、李洛旻、邵棟、唐梓彬、孫慧欣、馬世豪、梁德華、梁慕靈、陳康濤、陳煒舜、陳曙光、黃納禧、劉文英、黎必信、戰玉冰、蕭欣浩與鄺文峯,以其學者、詩人、作家、藝術家或資深媒體從業者的身分,共同探討華文創意寫作學科在大學和中學的課程設計及實踐回饋,以不同媒介的創意文本為例,分析文學及新媒體時代文化產業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當中國古典文化作為再創作資源時,其對當代華文創作的影響與啟示。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能為華文創意寫作學科的推廣和發展做出貢獻,並顯示出媒體時代下華文創作的生命力。
訂購連結:
秀威書店: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6708
國家書店: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4780?sloc=main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57022682242239004
【繪本《禮貓傳》正式出版!】
柑仔:「肚餓啦,去找食物吧!咦?這戶人家正在做什麼?」周代流浪小貓柑仔一次尋找食物的經歷,學懂了各種有趣的飲食禮儀,該牠成為萬貓景仰的「禮貓」。
由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編《禮貓傳:周代飲食禮儀》繪本於今年三月正式出版。繪本由本校創意藝術學系學生狄巧兒、許奕敏、蔡欣桐和吳嘉希繪製,借著周代流浪貓柑仔找尋食物的故事和奇遇,介紹了形形式式的周代飲食禮儀,生動地還原了古代飲食實況。隨書附送的DVD一併收錄五則中華禮儀動畫,與繪本內容相輔相成,讀者能夠輕鬆了解禮儀的傳統和現代的應用。
本書由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現已在各大平台和書店上架。
訂購連結:
秀威書店:
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5187
國家書店: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956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2352682135736009
*本書為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合作「中華禮儀動畫化」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