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0月 28日
人文及创意 | 学生及毕业生成就 | 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
大学是知识建立和传播的中心,既孕育新一代领袖和精英,也造就新知识的诞生。本校在30年间发展成为一所成熟、全面的综合大学,除了不断拓展全日制课程,近年更积极增强研究实力。与此同时,秉承服务社会的精神,大学特别强调研究的价值,为社会所关注问题带来创见或解决方案。
全面增强研究实力
在最新公布的2019–2023年策略发展计划中,大学把「增强研究实力」列为五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当初以教学为主,至今于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上略有所成,这样的发展却非一朝一夕。本校以遥距教育起家,最早期的研究活动集中于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科技发展。时至今日,公开大学在此领域依然领先,并设有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专注推动教育创新。与此同时,本校的研究工作亦已遍及各学院的优势领域,这对于一所在本港高等教育领域地位愈发举足轻重的大学来说,可谓理所当然。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指出:「我们相信,要提供高质素的教育,大学教职员必须充分掌握其学科范畴,并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必然关系到应用研究。此外,公开大学现已发展成熟,研究活动的数量和成效是跻身本港主要大学的必要条件。」
推展研究面对的一大挑战是经费来源。过往一段长时间,政府主要向资助大学提供研究经费,直至2013年,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推出「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情况才得以扭转。本校马上抓紧时机,从计划取得大额资助。研究事务总监李锦昌博士表示:「自计划推出以来,本校总共获批8,700万元资助,来年累计款项可望超越一亿元,支持我们在未来数年开展更多具意义的研究项目。」
本校更是唯一一所院校每年均有项目获得「院校发展计划研究基础设施拨款」,至今已运用此计划的拨款成立六个主要研究单位:2015–2016年,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创新科技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国际商业及管治研究所,以及双语教学研究所相继投入研究工作;去年本校再成立公共及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探讨迫切的房屋和人口老龄化议题。除了这些长期的研究单位,大学还以同一计划的经费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涉及检测和认证、中国文化、双语教学及护理教学等范畴。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海岸湿地研究中心
本校最新获批的「院校发展计划研究基础设施拨款」达930万元,将用于建设大湾区海岸湿地研究设施。科技学院科学学系系主任李宏发教授解释说:「在校长引领下,我们认识了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人员,学院十多位教职员在该区进行研究已一段日子。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设立研究中心,以促进区内沿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该中心将配备先进仪器和设施,以便从生物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物种和天然物质研究,例如开展有关湿地天然净化过滤功能的研究项目。
李锦昌博士认为,本校能够成功申请研究资助的关键在于所提交项目的实用价值。他说:「我们侧重能够带来具体社会影响、直接惠及社群的项目。」为了培养校内的应用研究文化,大学已向各学院增拨资源,并推行教职员研究激励计划。李博士补充:「除了向教职员提供内部研究资金,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亦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帮助他们提升撰写计划书等与研究相关的技巧。在政策层面上,大学会帮助取得校外研究资助的教职员有更多时间从事研究,并且研究能力也是招聘教职员的重要考虑因素。同时,大学管理层亦积极鼓励教职员从事研究和发表论文。」
阻止藻华侵害鱼类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校内应用研究文化愈见浓厚。在新一轮研资局教员发展计划下,本校共获批1,200万元,资助16项意义重大的研究项目,可见研究实力正全面提升。近几年获拨款的项目已初见成果。李宏发教授擅长运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有害藻华(即红潮)及其相关毒素产生的机制,他正进行的项目有望帮助保护鱼类免受藻华侵害,为稳定粮食供应尽一分力。李教授说:「有害藻华对鱼类养殖和贝类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项目集中研究一种可引致鱼类死亡的微藻一米氏凯伦藻,这种微藻近来每隔数年便在中国水域形成红潮。」
2012年,该藻在福建水域大量繁殖,造成至少价值3,000亿美元的鲍鱼死亡;2016年,本港几个养鱼区亦因米氏凯伦藻红潮损失200多吨鱼类。李教授续说:「虽然近数十年有关米氏凯伦藻的研究为数不少,但我们对这种微藻杀害鱼类和贝类的机制还是不大清楚。要解决这问题,我们要从分子层面了解鱼鳃对这种藻类的反应。我们的研究项目将有助制定防止鱼类死亡的措施和积极对策,对本地、中国内地以至国际鱼类养殖和贝类产业影响深远。」
利用益生菌腌制传统中式食品以降低致癌风险
同样在科技学院,检测和认证课程的史东甫博士正研究运用益生菌和食品检测的专业知识来提高传统中式腌制食品的安全性和益处。鼻咽癌、胃癌和食道癌在香港以至华南地区特别普遍,其中鼻咽癌更称为「广东癌」。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广东饮食文化中的豆豉、腐乳和酸菜等腌制食品有关,当中的罪魁祸首是亚硝基化合物,此类致癌物可经由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胺衍生而成。
史博士解释道:「腌制食品中生物胺含量主要取决于发酵用的起始微生物菌群成分。但是,由于生产商惯常在非受控的环境下利用前一批次的发酵食品作为下一批次的起始菌种,当中的微生物成分往往会产生变化。我们首次尝试引入不同种类的益生菌为起始发酵菌种,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并密切监测样本中生物胺的含量。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我们假设使用益生菌进行发酵,不但能减低腌制食品的健康风险,更能促进健康。」研究小组已顺利完成试点研究,发现益生菌在特定无氧发酵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豆豉样品中,毒性较高的生物胺,如组织胺和酪胺水平明显受到抑制。研究报告已在学术期刊发表。史博士总结:「我们的研究表明生物胺的产生与起始发酵菌种和发酵环境相关,成果将有助于研发较健康的中式发酵食品。」
免费幼稚园教育政策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身份的发展
本校教职员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积极开展政策研究。教育及语文学院开办的幼儿教育课程多年来深受欢迎。政府于2017年9月实施「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免费幼教),取代十年前推行的「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学券制),任教幼儿教育的王明善博士于是着手研究新政策下幼师专业身份的发展。她解释道:「新政策改变了教师、家长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学券制下,幼稚园为了竞争持有学券的学生,甚为市场导向。过往幼稚园属私营行业,如今政府改为直接资助参与免费幼教的幼稚园,长远将能收回对行业的控制权。」
为评估教育工作者在这环境下对自己专业身份的评价,王博士分别对80多所免费幼教幼稚园约270名校长和老师,以及七所幼教院校的175名准教师进行调查。后一项调查发现,虽然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但同时有六成受访者觉得公众普遍没有同感。此结果与王博士所认知大众对行业的观感一致:「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替子女选择幼稚园时总是考虑老师是否『有爱心』,但较少人会注意老师的知识和技能。」她提出:「进一步研究尚待进行,但根据目前发现,『幼师不过是一些喜爱与小朋友玩的女孩』这种主流观感必须纠正。政府应带头强调幼教工作者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幼教院校则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明白他们正在为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带来意义深远的贡献。」
中港台文化动力形塑下的张爱玲
人文社会科学院创意艺术学系近年参与了多种类型的研究项目,系主任梁慕灵博士正以新的角度研究持续不衰的「张爱玲现象」。张爱玲于1943年在上海正式发表作品后火速成名,其电影剧本大受欢迎,影响力遍及文学以外领域,使她成为上海、香港和台湾的文化符号。张爱玲的文学造诣毋庸置疑,但人们对其人和她的作品却评价不一。
历来有关张爱玲的文学研究多不胜数,梁博士决定另辟蹊径,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这位著名女作家的形象如何为主流国族和性别想象所塑造。梁博士说:「许多针对张爱玲的指控,例如说她是汉奸,其实并无根据。翻查上世纪40年代上海有关张氏的报章报导,就会发现自1945年起,人们对她的评价突然几乎一面倒地转向,这是因为抗战胜利后上海沦陷时期结束的缘故。」此研究项目包括建立1943–2016年间中港台三地有关张爱玲报导的庞大资料库,为张学研究提供珍贵的研究素材。研究所得亦将丰富梁博士的教学,她称:「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课程学生不单学习写作技巧,还须掌握相关的文学理论方法,例如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理论。」
研究精神 薪火相传
除了把研究所得带回课堂,努力从事研究的教职员亦积极向学生传递创造知识的热情,以期薪火相传。教育及语文学院的王明善博士与唐雅睿博士鼓励了十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向「第72届世界幼儿教育联会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摘要,期待今年夏季率领他们赴会。王博士分享道:「这是个让学生体验进行个别小型研究的良机,期望能使他们感受创造知识的喜悦,进而考虑日后投身学术研究,本港的幼儿教育领域实在很需要年轻的研究人员。」
在电脑学范畴,科技学院的吕国辉教授也十分享受让学生参与研究。他说:「最近我正从事几类研究工作。我与同事(特别是吴倩珍教授)和研究生紧密合作,进行数据聚类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例如目前我们正尝试改善大规模开放式线上课程的短答自动评分技术。同时,我也喜欢抽空指导毕业班学生的小型研究项目。研究习作能大大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日后参与研发工作做好准备。」大学正计划扩展研究式研究生课程,此等经验尤其可贵。
除政府拨款外,各界善长的支持对大学推展研究亦非常重要,例如不时举办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就得到田家炳基金会全力支持。去年8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推出「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拨款30亿元供本地学位颁授院校在三年内申请配对,本校将积极争取更多私人研究捐款,从而产生实用、切合时代需求的知识,回馈社会。
大学是知识建立和传播的中心,既孕育新一代领袖和精英,也造就新知识的诞生。本校在30年间发展成为一所成熟、全面的综合大学,除了不断拓展全日制课程,近年更积极增强研究实力。与此同时,秉承服务社会的精神,大学特别强调研究的价值,为社会所关注问题带来创见或解决方案。
全面增强研究实力
在最新公布的2019–2023年策略发展计划中,大学把「增强研究实力」列为五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当初以教学为主,至今于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上略有所成,这样的发展却非一朝一夕。本校以遥距教育起家,最早期的研究活动集中于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科技发展。时至今日,公开大学在此领域依然领先,并设有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专注推动教育创新。与此同时,本校的研究工作亦已遍及各学院的优势领域,这对于一所在本港高等教育领域地位愈发举足轻重的大学来说,可谓理所当然。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指出:「我们相信,要提供高质素的教育,大学教职员必须充分掌握其学科范畴,并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必然关系到应用研究。此外,公开大学现已发展成熟,研究活动的数量和成效是跻身本港主要大学的必要条件。」
推展研究面对的一大挑战是经费来源。过往一段长时间,政府主要向资助大学提供研究经费,直至2013年,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推出「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情况才得以扭转。本校马上抓紧时机,从计划取得大额资助。研究事务总监李锦昌博士表示:「自计划推出以来,本校总共获批8,700万元资助,来年累计款项可望超越一亿元,支持我们在未来数年开展更多具意义的研究项目。」
本校更是唯一一所院校每年均有项目获得「院校发展计划研究基础设施拨款」,至今已运用此计划的拨款成立六个主要研究单位:2015–2016年,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创新科技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国际商业及管治研究所,以及双语教学研究所相继投入研究工作;去年本校再成立公共及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探讨迫切的房屋和人口老龄化议题。除了这些长期的研究单位,大学还以同一计划的经费开展了多个研究项目,涉及检测和认证、中国文化、双语教学及护理教学等范畴。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海岸湿地研究中心
本校最新获批的「院校发展计划研究基础设施拨款」达930万元,将用于建设大湾区海岸湿地研究设施。科技学院科学学系系主任李宏发教授解释说:「在校长引领下,我们认识了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人员,学院十多位教职员在该区进行研究已一段日子。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设立研究中心,以促进区内沿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该中心将配备先进仪器和设施,以便从生物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物种和天然物质研究,例如开展有关湿地天然净化过滤功能的研究项目。
李锦昌博士认为,本校能够成功申请研究资助的关键在于所提交项目的实用价值。他说:「我们侧重能够带来具体社会影响、直接惠及社群的项目。」为了培养校内的应用研究文化,大学已向各学院增拨资源,并推行教职员研究激励计划。李博士补充:「除了向教职员提供内部研究资金,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工作,我们亦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帮助他们提升撰写计划书等与研究相关的技巧。在政策层面上,大学会帮助取得校外研究资助的教职员有更多时间从事研究,并且研究能力也是招聘教职员的重要考虑因素。同时,大学管理层亦积极鼓励教职员从事研究和发表论文。」
阻止藻华侵害鱼类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校内应用研究文化愈见浓厚。在新一轮研资局教员发展计划下,本校共获批1,200万元,资助16项意义重大的研究项目,可见研究实力正全面提升。近几年获拨款的项目已初见成果。李宏发教授擅长运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有害藻华(即红潮)及其相关毒素产生的机制,他正进行的项目有望帮助保护鱼类免受藻华侵害,为稳定粮食供应尽一分力。李教授说:「有害藻华对鱼类养殖和贝类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项目集中研究一种可引致鱼类死亡的微藻一米氏凯伦藻,这种微藻近来每隔数年便在中国水域形成红潮。」
2012年,该藻在福建水域大量繁殖,造成至少价值3,000亿美元的鲍鱼死亡;2016年,本港几个养鱼区亦因米氏凯伦藻红潮损失200多吨鱼类。李教授续说:「虽然近数十年有关米氏凯伦藻的研究为数不少,但我们对这种微藻杀害鱼类和贝类的机制还是不大清楚。要解决这问题,我们要从分子层面了解鱼鳃对这种藻类的反应。我们的研究项目将有助制定防止鱼类死亡的措施和积极对策,对本地、中国内地以至国际鱼类养殖和贝类产业影响深远。」
利用益生菌腌制传统中式食品以降低致癌风险
同样在科技学院,检测和认证课程的史东甫博士正研究运用益生菌和食品检测的专业知识来提高传统中式腌制食品的安全性和益处。鼻咽癌、胃癌和食道癌在香港以至华南地区特别普遍,其中鼻咽癌更称为「广东癌」。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广东饮食文化中的豆豉、腐乳和酸菜等腌制食品有关,当中的罪魁祸首是亚硝基化合物,此类致癌物可经由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胺衍生而成。
史博士解释道:「腌制食品中生物胺含量主要取决于发酵用的起始微生物菌群成分。但是,由于生产商惯常在非受控的环境下利用前一批次的发酵食品作为下一批次的起始菌种,当中的微生物成分往往会产生变化。我们首次尝试引入不同种类的益生菌为起始发酵菌种,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并密切监测样本中生物胺的含量。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我们假设使用益生菌进行发酵,不但能减低腌制食品的健康风险,更能促进健康。」研究小组已顺利完成试点研究,发现益生菌在特定无氧发酵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豆豉样品中,毒性较高的生物胺,如组织胺和酪胺水平明显受到抑制。研究报告已在学术期刊发表。史博士总结:「我们的研究表明生物胺的产生与起始发酵菌种和发酵环境相关,成果将有助于研发较健康的中式发酵食品。」
免费幼稚园教育政策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身份的发展
本校教职员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积极开展政策研究。教育及语文学院开办的幼儿教育课程多年来深受欢迎。政府于2017年9月实施「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免费幼教),取代十年前推行的「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学券制),任教幼儿教育的王明善博士于是着手研究新政策下幼师专业身份的发展。她解释道:「新政策改变了教师、家长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学券制下,幼稚园为了竞争持有学券的学生,甚为市场导向。过往幼稚园属私营行业,如今政府改为直接资助参与免费幼教的幼稚园,长远将能收回对行业的控制权。」
为评估教育工作者在这环境下对自己专业身份的评价,王博士分别对80多所免费幼教幼稚园约270名校长和老师,以及七所幼教院校的175名准教师进行调查。后一项调查发现,虽然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但同时有六成受访者觉得公众普遍没有同感。此结果与王博士所认知大众对行业的观感一致:「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替子女选择幼稚园时总是考虑老师是否『有爱心』,但较少人会注意老师的知识和技能。」她提出:「进一步研究尚待进行,但根据目前发现,『幼师不过是一些喜爱与小朋友玩的女孩』这种主流观感必须纠正。政府应带头强调幼教工作者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幼教院校则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明白他们正在为教育事业的基础环节带来意义深远的贡献。」
中港台文化动力形塑下的张爱玲
人文社会科学院创意艺术学系近年参与了多种类型的研究项目,系主任梁慕灵博士正以新的角度研究持续不衰的「张爱玲现象」。张爱玲于1943年在上海正式发表作品后火速成名,其电影剧本大受欢迎,影响力遍及文学以外领域,使她成为上海、香港和台湾的文化符号。张爱玲的文学造诣毋庸置疑,但人们对其人和她的作品却评价不一。
历来有关张爱玲的文学研究多不胜数,梁博士决定另辟蹊径,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这位著名女作家的形象如何为主流国族和性别想象所塑造。梁博士说:「许多针对张爱玲的指控,例如说她是汉奸,其实并无根据。翻查上世纪40年代上海有关张氏的报章报导,就会发现自1945年起,人们对她的评价突然几乎一面倒地转向,这是因为抗战胜利后上海沦陷时期结束的缘故。」此研究项目包括建立1943–2016年间中港台三地有关张爱玲报导的庞大资料库,为张学研究提供珍贵的研究素材。研究所得亦将丰富梁博士的教学,她称:「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课程学生不单学习写作技巧,还须掌握相关的文学理论方法,例如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理论。」
研究精神 薪火相传
除了把研究所得带回课堂,努力从事研究的教职员亦积极向学生传递创造知识的热情,以期薪火相传。教育及语文学院的王明善博士与唐雅睿博士鼓励了十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向「第72届世界幼儿教育联会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摘要,期待今年夏季率领他们赴会。王博士分享道:「这是个让学生体验进行个别小型研究的良机,期望能使他们感受创造知识的喜悦,进而考虑日后投身学术研究,本港的幼儿教育领域实在很需要年轻的研究人员。」
在电脑学范畴,科技学院的吕国辉教授也十分享受让学生参与研究。他说:「最近我正从事几类研究工作。我与同事(特别是吴倩珍教授)和研究生紧密合作,进行数据聚类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例如目前我们正尝试改善大规模开放式线上课程的短答自动评分技术。同时,我也喜欢抽空指导毕业班学生的小型研究项目。研究习作能大大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日后参与研发工作做好准备。」大学正计划扩展研究式研究生课程,此等经验尤其可贵。
除政府拨款外,各界善长的支持对大学推展研究亦非常重要,例如不时举办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就得到田家炳基金会全力支持。去年8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推出「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拨款30亿元供本地学位颁授院校在三年内申请配对,本校将积极争取更多私人研究捐款,从而产生实用、切合时代需求的知识,回馈社会。
登记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
Strictly Necessary Cookie should be enabled at all times so that we can save your preferences for cookie settings.
If you disable this cookie, we will not be able to save your preferences. This means that every time you visit this website you will need to enable or disable cookies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