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推動創業創新
優秀學生隊伍各獲10萬元開創基金

新聞 公大推動創業創新優秀學生隊伍各獲10萬元開創基金

公大推動創業創新
優秀學生隊伍各獲10萬元開創基金

新聞中心

首頁 新聞中心 學生生活及發展 公大推動創業創新
優秀學生隊伍各獲10萬元開創基金

公大推動創業創新
優秀學生隊伍各獲10萬元開創基金

分享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linkedin

香港公開大學(公大)學生事務處早前舉辦新一屆「開創社」創新創意計劃(「開創社」),一共七支隊伍各獲得公大提供港幣10萬元的開創基金,用以實踐其創新方案,回饋社會。

公大於2017年推出「開創社」,旨在啟發同學的創意,並透過一系列課堂以外的創意培訓及經驗實踐,提升同學的創造潛能,實踐課堂所學的知識。「開創社」分多個階段進行,同學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把創意轉化為可行的方案,競逐執行資金。計劃以理念的原創性、方案的可行性及社會效益等作為評審準則,獲審批的方案可獲港幣10萬元的執行資金,以及一系列的跨界別支援。

今屆「開創社」邀請了公大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郭予光教授、興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益麟、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容蔡美碧,以及Guru Online聯合創辦人兼執行董事伍致豐擔任比賽評審團。除了甄選優秀的學生隊伍外,評審團還給予參加隊伍寶貴的專業意見,為他們在創業路上作指路明燈。

本年度,一共七支隊伍各獲得公大提供港幣10萬元的開創基金。參賽者分別來自工商管理、創意媒體、檢測認證、資訊科技和心理學等不同學科。七隊獲勝隊伍展示了多元化和創新的計劃,當中不乏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方案。有得獎隊伍計劃建立網上平台,提供由專業心理學家設計的引導冥想影片和心理測驗,從而改善小學生的精神健康,提升他們的快樂指數;另有小隊利用3D打印技術為新媒體的網絡紅人提供生產自家玩具及實體銷售平台;還有運用雷射雕刻木雕工藝生產特製的紀念品以不同角度紀錄香港;以及利用擴增實境(AR)技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營銷營運策略等。

公大郭教授讚揚獲獎隊伍具備市場前瞻觸角,對創科滿懷熱誠,盡顯同學們的創意。郭教授亦感謝其他三位評審給予寶貴的時間和專業的意見,期望公大未來繼續得到社會賢達的支持,為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指導。

有關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政府成立,現今已成為一所發展全面的大學,致力為中學畢業生及在職人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優質及靈活高等教育。作為一所充滿活力及力求創新的高等學府,公大現時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全日制學生人數約10,000,兼讀制學生約9,000人。公大致力於推動學生學習、增進知識和提升研究工作,並著重發展專業及應用課程,以配合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及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公開大學設有六所教學學院,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科技學院及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透過開辦全日制副學位課程、社區學習及專業課程,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及持續進修的機會。

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早前通過「香港都會大學」為大學的新名稱,並待立法會正式審批。大學新名稱適切反映大學在香港都會中獨特的定位,並能夠展示多年來大學發展的蛻變和未來的發展策略方向。

香港公開大學網站: www.hkmu.edu.hk
大學重新命名網頁: https://retitling.hkmu.edu.hk

(左起)公大學生事務長譚綺琳、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容蔡美碧、公大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郭予光教授、興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益麟、Guru Online聯合創辦人兼執行董事伍致豐、好單位行政總裁陸樺以及仁人學社創新顧問譚皓元合照留念。

香港公開大學(公大)學生事務處早前舉辦新一屆「開創社」創新創意計劃(「開創社」),一共七支隊伍各獲得公大提供港幣10萬元的開創基金,用以實踐其創新方案,回饋社會。

公大於2017年推出「開創社」,旨在啟發同學的創意,並透過一系列課堂以外的創意培訓及經驗實踐,提升同學的創造潛能,實踐課堂所學的知識。「開創社」分多個階段進行,同學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把創意轉化為可行的方案,競逐執行資金。計劃以理念的原創性、方案的可行性及社會效益等作為評審準則,獲審批的方案可獲港幣10萬元的執行資金,以及一系列的跨界別支援。

今屆「開創社」邀請了公大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郭予光教授、興迅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益麟、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容蔡美碧,以及Guru Online聯合創辦人兼執行董事伍致豐擔任比賽評審團。除了甄選優秀的學生隊伍外,評審團還給予參加隊伍寶貴的專業意見,為他們在創業路上作指路明燈。

本年度,一共七支隊伍各獲得公大提供港幣10萬元的開創基金。參賽者分別來自工商管理、創意媒體、檢測認證、資訊科技和心理學等不同學科。七隊獲勝隊伍展示了多元化和創新的計劃,當中不乏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方案。有得獎隊伍計劃建立網上平台,提供由專業心理學家設計的引導冥想影片和心理測驗,從而改善小學生的精神健康,提升他們的快樂指數;另有小隊利用3D打印技術為新媒體的網絡紅人提供生產自家玩具及實體銷售平台;還有運用雷射雕刻木雕工藝生產特製的紀念品以不同角度紀錄香港;以及利用擴增實境(AR)技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營銷營運策略等。

公大郭教授讚揚獲獎隊伍具備市場前瞻觸角,對創科滿懷熱誠,盡顯同學們的創意。郭教授亦感謝其他三位評審給予寶貴的時間和專業的意見,期望公大未來繼續得到社會賢達的支持,為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指導。

有關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政府成立,現今已成為一所發展全面的大學,致力為中學畢業生及在職人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優質及靈活高等教育。作為一所充滿活力及力求創新的高等學府,公大現時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全日制學生人數約10,000,兼讀制學生約9,000人。公大致力於推動學生學習、增進知識和提升研究工作,並著重發展專業及應用課程,以配合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及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公開大學設有六所教學學院,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科技學院及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透過開辦全日制副學位課程、社區學習及專業課程,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及持續進修的機會。

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早前通過「香港都會大學」為大學的新名稱,並待立法會正式審批。大學新名稱適切反映大學在香港都會中獨特的定位,並能夠展示多年來大學發展的蛻變和未來的發展策略方向。

香港公開大學網站: www.hkmu.edu.hk
大學重新命名網頁: https://retitling.hkmu.edu.hk

相關新聞

相關主題

新聞分類

特寫主題

年份

更多

登記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