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科學家領導本校研究團隊 – 訪問譚鳳儀教授

新聞 頂尖科學家領導本校研究團隊 – 訪問譚鳳儀教授

頂尖科學家領導本校研究團隊 – 訪問譚鳳儀教授

新聞中心

首頁 新聞中心 頂尖科學家領導本校研究團隊 – 訪問譚鳳儀教授

頂尖科學家領導本校研究團隊 – 訪問譚鳳儀教授

分享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linkedin

譚鳳儀教授從事環境科學研究40年,是全球首位發現紅樹林具淨化污水及降解持久性有機有毒污染物能力和機理的學者,並首創紅樹林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史丹福大學於年初發布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二的頂尖科學家名單,譚教授位列其中(本校林群聲校長,郭予光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及前校長梁智仁教授亦在此列)。譚教授於2020年9月加入本校任環境科學及生態保育講座教授,並帶領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團隊,進一步提升本校科研實力。

 

問:公開大學以教學為主,科研工作不多,你為何加入?對研究團隊印象如何?

答:這是不少人的誤解。公大的環境科學研究其實起步很早,只是在近十年才發力推展,因此現時擁有的都是最新最先進的器材,且十分完備,加上近年有取錄研究生和博士生,資源和人才絕不比八大院校少。數年前公大團隊隨我到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觀摩,雙方已開始合作,我覺得團隊都很年青、熱情,抱有理想。

問:現時研究的方向是怎樣?

答:過往我集中污染、植物、人工濕地等研究,團隊的興趣則在於微生物,尤其是生態系統中微藻的群落結構和轉變。這在傳統紅樹林研究中較少觸及,我卻十分鼓勵,因為只有開拓新的領域才可闖出名堂。此外,近年我從有毒污染物轉向微塑膠、抗生素的研究工作,探討它們對海洋的影響和與紅樹林的關係。

問:你將如何帶領團隊和研究中心的發展?

答:在研究以外,我還希望協助他們提升撰著論文的水平,增強編寫計劃書以取得研究經費的能力,亦會分享指導研究生和管理實驗室等經驗。我個人的研究網絡不錯,會支持他們透過不同渠道爭取更多資源和合作機會。

問:你早年已成為國際知名學者,如何看自己的科研之路?至今不倦,動力從何而來?

答:我只是幸運地看到一些前人未發現的東西,當時環保生態研究的經費很少,工作其實十分艱巨,但我個性隨遇而安,只會盡心做好每件事。培育學生成材,找到滿意的工作,甚至成為科研接班人,就是我最大的動力;研究成果能幫助香港、內地以至世界,亦是我的動力來源。我熱愛大自然,走在野外便能忘掉煩惱,從不覺倦。

譚鳳儀教授從事環境科學研究40年,是全球首位發現紅樹林具淨化污水及降解持久性有機有毒污染物能力和機理的學者,並首創紅樹林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史丹福大學於年初發布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二的頂尖科學家名單,譚教授位列其中(本校林群聲校長,郭予光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及前校長梁智仁教授亦在此列)。譚教授於2020年9月加入本校任環境科學及生態保育講座教授,並帶領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團隊,進一步提升本校科研實力。

 

問:公開大學以教學為主,科研工作不多,你為何加入?對研究團隊印象如何?

答:這是不少人的誤解。公大的環境科學研究其實起步很早,只是在近十年才發力推展,因此現時擁有的都是最新最先進的器材,且十分完備,加上近年有取錄研究生和博士生,資源和人才絕不比八大院校少。數年前公大團隊隨我到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觀摩,雙方已開始合作,我覺得團隊都很年青、熱情,抱有理想。

問:現時研究的方向是怎樣?

答:過往我集中污染、植物、人工濕地等研究,團隊的興趣則在於微生物,尤其是生態系統中微藻的群落結構和轉變。這在傳統紅樹林研究中較少觸及,我卻十分鼓勵,因為只有開拓新的領域才可闖出名堂。此外,近年我從有毒污染物轉向微塑膠、抗生素的研究工作,探討它們對海洋的影響和與紅樹林的關係。

問:你將如何帶領團隊和研究中心的發展?

答:在研究以外,我還希望協助他們提升撰著論文的水平,增強編寫計劃書以取得研究經費的能力,亦會分享指導研究生和管理實驗室等經驗。我個人的研究網絡不錯,會支持他們透過不同渠道爭取更多資源和合作機會。

問:你早年已成為國際知名學者,如何看自己的科研之路?至今不倦,動力從何而來?

答:我只是幸運地看到一些前人未發現的東西,當時環保生態研究的經費很少,工作其實十分艱巨,但我個性隨遇而安,只會盡心做好每件事。培育學生成材,找到滿意的工作,甚至成為科研接班人,就是我最大的動力;研究成果能幫助香港、內地以至世界,亦是我的動力來源。我熱愛大自然,走在野外便能忘掉煩惱,從不覺倦。

相關新聞

相關主題

新聞分類

特寫主題

年份

更多

登記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