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
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新聞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1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
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新聞中心

首頁 新聞中心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
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
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分享

Share on e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linkedin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最近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030萬港元,資助開展「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鬱症篩查,服務對象更涵蓋孕婦的父母及其他照顧者,為他們提供一站式、適切及個人化的支援及改善精神健康,同時加強專業護理人員的訓練及公眾教育。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社會對孕婦的支援一向聚焦其身體狀況,其精神健康卻往往被忽略。有研究指出,本港超過16%的孕婦有產後抑鬱症狀,另有約四成產前抑鬱症患者並未獲得精神健康服務支援,情況值得關注。

有見及此,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香港心理衞生會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於2024年開展此計劃,為期三年,預計惠及10,800名孕婦和2,000名孕婦配偶、家人及照顧者,同時培訓約200名護士及2,550名護理系學生,目標是提升社會對孕婦產期前後精神健康的關注,以及專業護理人士的照顧能力。

研究團隊由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黃婉霞教授帶領,她認為此計劃能填補現有社會服務的缺口,她表示:「此項計劃為學術、醫療及社區三方面合作奠定基礎,透過全面及完善的方案應對產後抑鬱症對孕婦及家屬帶來的複雜挑戰,在醫管局現有服務範圍外提供進一步的支援和協調,更有效地照顧孕婦的需要。」

黃婉霞教授強調,配偶的理解和支持及健康的家庭關係對孕婦極為重要,能有效減低他們於產期前後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她闡釋﹕「研究團隊希望盡快開展全港首個以『家庭為本』的計劃,覆蓋全港公立醫院聯網婦產科,全方位提升孕婦及其家庭的精神健康。」

此計劃將先於全港各醫院聯網內共八間公立醫院婦產科推展,研究團隊會以電子應用程式了解應診孕婦的健康狀況、社會需求及風險,再透過問卷進行精神健康調查。除了主觀資料外,團隊亦收集客觀數據並利用生物指數(biological parameters)分析,從而評估她們的抑鬱及焦慮風險。團隊亦將於社交平台及討論區招募孕婦參與,並期望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其配偶及家人,全方位照顧孕婦由產前到產後的需要。

研究團隊其後將根據篩查的結果,利用階梯支援模式的介入方法(Stepped-care Intervention),為不同抑鬱風險的孕婦及其家人提供合適的支援措施和服務,包括設立情緒支援熱線,提供孕婦產前及後分別最少六次及四次的輔導;舉辦工作坊,幫助孕婦及其配偶作好迎接新生命的心理準備,以及增進其家人和照顧者在照顧產婦及嬰兒方面的技能和知識。

此外,團隊將於產前和產後為服務對象提供嬰兒用品及產後護理用品的「嬰兒箱」(Baby Box),藉此加強與孕婦的溝通互動,了解她們在不同階段的需要;以及開發電子學習資源,和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此計劃的目標是幫助孕婦紓緩心理焦慮,照顧孕婦家庭的日常需要,並提供心理和物資的支援。

黃教授希望此計劃能有助政府就孕婦及其家人的情緒健康制訂篩查機制和長遠支援政策,同時透過公眾教育和服務增加市民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與香港心理衞生會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開展「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鬱症篩查,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援他們的精神健康。照片中為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黃婉霞教授(中)、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服務)黃敏信(左)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主任(兒童及家庭服務)伍偉基(右)。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最近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030萬港元,資助開展「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鬱症篩查,服務對象更涵蓋孕婦的父母及其他照顧者,為他們提供一站式、適切及個人化的支援及改善精神健康,同時加強專業護理人員的訓練及公眾教育。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社會對孕婦的支援一向聚焦其身體狀況,其精神健康卻往往被忽略。有研究指出,本港超過16%的孕婦有產後抑鬱症狀,另有約四成產前抑鬱症患者並未獲得精神健康服務支援,情況值得關注。

有見及此,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香港心理衞生會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於2024年開展此計劃,為期三年,預計惠及10,800名孕婦和2,000名孕婦配偶、家人及照顧者,同時培訓約200名護士及2,550名護理系學生,目標是提升社會對孕婦產期前後精神健康的關注,以及專業護理人士的照顧能力。

研究團隊由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黃婉霞教授帶領,她認為此計劃能填補現有社會服務的缺口,她表示:「此項計劃為學術、醫療及社區三方面合作奠定基礎,透過全面及完善的方案應對產後抑鬱症對孕婦及家屬帶來的複雜挑戰,在醫管局現有服務範圍外提供進一步的支援和協調,更有效地照顧孕婦的需要。」

黃婉霞教授強調,配偶的理解和支持及健康的家庭關係對孕婦極為重要,能有效減低他們於產期前後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她闡釋﹕「研究團隊希望盡快開展全港首個以『家庭為本』的計劃,覆蓋全港公立醫院聯網婦產科,全方位提升孕婦及其家庭的精神健康。」

此計劃將先於全港各醫院聯網內共八間公立醫院婦產科推展,研究團隊會以電子應用程式了解應診孕婦的健康狀況、社會需求及風險,再透過問卷進行精神健康調查。除了主觀資料外,團隊亦收集客觀數據並利用生物指數(biological parameters)分析,從而評估她們的抑鬱及焦慮風險。團隊亦將於社交平台及討論區招募孕婦參與,並期望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其配偶及家人,全方位照顧孕婦由產前到產後的需要。

研究團隊其後將根據篩查的結果,利用階梯支援模式的介入方法(Stepped-care Intervention),為不同抑鬱風險的孕婦及其家人提供合適的支援措施和服務,包括設立情緒支援熱線,提供孕婦產前及後分別最少六次及四次的輔導;舉辦工作坊,幫助孕婦及其配偶作好迎接新生命的心理準備,以及增進其家人和照顧者在照顧產婦及嬰兒方面的技能和知識。

此外,團隊將於產前和產後為服務對象提供嬰兒用品及產後護理用品的「嬰兒箱」(Baby Box),藉此加強與孕婦的溝通互動,了解她們在不同階段的需要;以及開發電子學習資源,和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此計劃的目標是幫助孕婦紓緩心理焦慮,照顧孕婦家庭的日常需要,並提供心理和物資的支援。

黃教授希望此計劃能有助政府就孕婦及其家人的情緒健康制訂篩查機制和長遠支援政策,同時透過公眾教育和服務增加市民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相關新聞

相關主題

新聞分類

特寫主題

年份

更多

登記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