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及知識轉移

新聞 研究及知識轉移

焦點故事

R&KT_RGC-funding


2024年9月11日

都大獲研資局撥款3,450萬港元 佔總額四成續冠自資院校

在最新一輪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中,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獲撥款約3,450萬港元,涉及41個項目,佔本年度總資助金額40%,連續兩年為獲資助金額及項目最多的院校。

 

R&KT-highlighted-stories_Alzheimer's-disease-drug-recovery


2024年8月13日

都大學者共同帶領國際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研究
揉合創新納米技術及基因療法改善病情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疾病種類,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記憶、認知及自理能力等,醫學界暫時未有根治方法。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健康及護理學院教授共同帶領跨院校、跨學科的國際性團隊研究工作,利用新型納米技術研發基因療法藥物,抑制導致疾病的有害蛋白在患者腦部生產,有效紓緩疾病惡化及緩解症狀。

FATW1510


2024年6月12日

都大研究發現「剩食」認知度僅7.2% 籲加強推廣惜食文化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市民對「剩食」的認識普遍不足,僅7.2%的受訪者能夠準確理解「剩食」的定義,即未過期且可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調查亦發現,市民參與捐贈剩食的比率偏低,反映社會各界需要加強相關宣傳教育。

Geneva-invention_hightlighted-stories


2024年5月3日

都大塔式起重機安全監測管理系統於日內瓦發明展獲銀獎

科技學院建築和品質管理系的最新發明「基於感測器的塔式起重機安全監測與管理系統」在「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銀獎。

1


2024年4月2日

都大研究「三合土」配方 
大幅減低土壤中抗生素含量及緩解陸地環境污染

近年由抗生素和抗生素抗藥性基因引起的污染問題備受關注,其在生物體中的積聚不但影響生態環境,更有可能透過土壤轉移到特定的土傳植物病原體,從而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團隊研究一種獨特的「三合土」土壤改良配方,透過大幅減低土壤中抗生素和抗藥性基因的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質素,應對陸地環境受抗生素及抗藥性基因污染的風險。

OCS_highlighted-stories


2024年2月21日

都大長期研究指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
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患17種疾病的風險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會被醫生處方口服皮質類固醇,以應對突然惡化的病情。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學者與研究團隊對患者進行長時間的追蹤研究,發現口服皮質類固醇會增加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等17種疾病的風險。團隊建議以其他適當的治療方法減輕病情,以減低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造成的副作用。

Research-and-KT_highlighted-stories


2024年1月22日

都大研究:雙語教育有助提升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全球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兒童確診率有上升趨勢。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有着明顯的溝通障礙,例如語言發展遲緩、理解及回應他人有困難等。因此有專家和家長不主張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學習母語以外的語言,以免對其語言發展造成額外負擔,適得其反。不過,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葛浩燕博士與研究團隊所作的一項研究發現,中英雙語學習並不窒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語言發展,反而或有助提升他們理解和表達重點信息的能力。

1


2024年1月16日

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獲韓國機構資助研發歷史地理資訊系統

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羅樂然博士最近獲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海外韓國學扶持事業(Korean Studies Grant)撥款逾八萬元,資助其研究項目「探索《燕行錄》(Yŏnhaengnok)的新前沿:從空間及視覺層面探討清朝時期的中朝關係」。都大為本港首間自資院校獲得該機構的研究撥款。

R&KT_HighlightedStories_JC-Peri-natal-Mental-Health


2024年1月3日

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獲賽馬會撥款逾2,000萬
開展以「家庭為本」全方位支援孕婦及家屬的精神健康計劃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最近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030萬港元,資助開展「賽馬會『順孕無憂』支援計劃」,對孕婦及其配偶進行抑鬱症篩查,服務對象更涵蓋孕婦的父母及其他照顧者,為他們提供一站式、適切及個人化的支援及改善精神健康,同時加強專業護理人員的訓練及公眾教育。

S&T-Microfluidic-Device_Highlighted-stories


2023年12月21日

都大設計實時厭氧消化活性監測裝置 提高廚餘分解效率並產生更多可再生能源

隨著本港環保意識日漸提高,公眾對食物浪費情況愈來愈關注,因而產生對廚餘回收、循環再用的需求。大量廚餘若未能適當處理,則對環境造成污染。廚餘與污泥透過「共厭氧消化」可產生沼氣,惟需密切監察消化過程中的生物活性,確保產生生物氣的同時,「厭氧消化」亦能順利進行。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科技學院設計「微流控監測裝置」,能實時監測「厭氧消化」的活性,了解廚餘對污泥「厭氧消化」的影響,從而提高垃圾分解效率,並產生可再生能源,實踐轉廢為能。

ChineseMythology_R&KT


2023年12月4日

探究神獸「數碼化」 都大開拓中國神話研究新方向

中國神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在數碼的時代下,它更成為重新連結傳統與未來,中國與世界的媒介。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開展了一項研究,探討在中國神話、民間傳奇與傳說中所出現的神獸,例如窮奇、帝江、九尾狐等,如何透過數碼的形式,以全新的面貌走進大眾的視野,期望藉此開拓中國神話的研究新方向。

Ci-annotations_highlighted-stories


2023年11月27日

都大學者利用數字人文技術研究古典文學 開拓研究新領域

香港都會大學致力透過學術研究承傳及弘揚中華文化,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曾智聰博士利用創新的學術大數據,研究民國時期出版的詞集注釋,開拓了民國詞學研究的新領域。這種研究方法也能應用到民國時期其他古典文體,例如詩歌、散文等,有助推動以至改變學術研究模式。

1


2023年10月26日

都大學者榮登全球首2%科學家排行榜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的十三位學者最近獲史丹福大學列入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有關排名體現並印證了都大學者的卓越研究,以及其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231024_Research_Prof.RoyVellaisamy_highlighted-stories


2023年10月24日

提升熱傳導發電機效能 都會大學教授冀推動可持續工業廢熱再用

華禮生教授 (Prof. Roy Vellaisamy) 是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科技學院新任智能系統講座教授,其研發的創新熱傳導發電機設計,大幅提高熱電轉換效率,以高效持久方式將工業廢熱直接轉換為可用電力,彰顯科研應用解決現實難題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