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方法

首頁 入學申請 Course Guide 史學方法

本《學科指南》乃本科使用的最新版本,可作參考之用,惟部分章節在本科再開辦時或會有所修訂。

CHIN A381C

史學方法

CHIN A381C「史學方法」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開設之中國人文學科學士學位課程,屬於高級程度科目,學分值為十分。本院任何學生對本科有興趣者均可修讀,毋須先修讀其他科目。

本科指南旨在提供本科的學科資料,包括學科目標、大綱和學習內容等;並幫助修讀本科的同學在修讀過程中,對以下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

  • 如何有效地運用閱讀材料(包括指定教科書及指定讀物、參考書等)?
  • 修讀學員的習作及考試成績是怎樣評核的?

請在開始修讀本科時,首先細閱本科指南中的各個項目。你可能初次以自學形式修讀本科,或踏入社會做事之後才繼讀進修,甚至首次接觸本科而不知道如何學習。即使如此,你亦不必過慮。請你將「修讀單元」與「指定教科書」及「指定讀物」一起研習,再輔以導修及講論會,便可望於指定時間內,達到遙距修讀的要求和目的。本校的教學方式是遙距教育,不是以直接講授為主,而是藉著發給教材和提供輔導,鼓勵學員以自學形式完成有關學科。修讀學員需要有心理準備,以自學形式貫徹始終。

本科內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剖析歷史及歷史學科的意義與範圍;二、介紹歷史材料的蒐集、應用與詮釋;三、闡述歷史研究的各種方法與論文撰寫的技術與程序;四、討論歷史的視野範圍與評論意義。本科除了讓學員認識史學研究有關的理論與方法外,更注重幫助學員熟習這些理論與方法,以便能運用自如。為此,本科以史著原典,作為分析和說明的例證,並可藉此發揮借鑑和摹倣的作用。

本科的設立,旨在使學員通曉歷史研究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了解從事史學研究者所應具的品質和素養,並明瞭歷史知識的性質和歷史知識建立的過程與步驟,掌握及運用歷史研究的原則和方法,從而對歷史和史學研究具有專業的知識和訓練。

修讀本科後,你應能:

  • 闡述歷史和歷史學的內容與性質;
  • 比較史學研究的不同理論與方法;
  • 分析歷史學家所必具的修養與訓練;
  • 運用適當方法來蒐集和鑑辨史料,並能初步考證史實與詮釋史事;
  • 運用歷史論文的撰寫方法與技巧;
  • 評價具備歷史視野與進行歷史解釋和評論的重要性。

本科設九個修讀單元和兩本指定教科書。另有若干指定讀物,均為學員必讀的教材。建議讀物屬參考性質,學生可依本身情況,自行決定閱讀與否。

 

修讀單元

本學科按內容分為九個單元:

單元一  何謂歷史

單元二  歷史的認知、傳述和記錄

單元三  歷史學家及其專業修養

單元四  史料及史料的蒐集

單元五  史料的鑑辨與應用

單元六  史實的考證與史事的詮釋

單元七  口述歷史及實地考察

單元八  歷史撰述及技巧

單元九  歷史的視野、解釋及評論

 

指定教科書

本科使用下列兩本教科書:

  1.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
    (學員可於本校圖書館借閱本指定教科書。)
  2.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香港:三聯書店,2000。
    〔學員可於本校圖書館借閱本指定教科書,或登入電子圖書館閱覽電子版:https://lib.hkmu.edu.hk/permalink/f/1eera77/ouhkaleph000574702
    (惟電子版的頁碼與上述指定版本的有出入。單元內文所註明的頁碼,請以三聯書店2000年版的為準。)〕

指定讀物

為加強本學科之質素,編撰人會安排有關史著原典的節錄或學術論文作為指定讀物,分別在每個修讀單元中指示。

 

建議讀物

本科提議學員參考以下各書作為補充材料,學員可自行決定閱讀與否。

  1. 劉知幾:《史通》。
  2. 章學誠:《文史通義》。
  3. 許冠三:《史學與史學方法》,香港:龍門書店,1975。
  4. 杜維運、黃俊傑:《史學方法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
  5. 黃俊傑:《史學方法論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
  6. 李弘祺:《史學與史學方法論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9。
  7. 趙吉惠:《歷史學方法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8. 吳澤:《史學概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9. 葛懋春:《歷史科學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10. F. Cantor & R. I. Schneider 著,涂永清譯:《史學導論》,台北:水牛出版社,1992。
  11.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12. 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香港:龍門書店,1964。
  13. 楊豫:《西方史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14. 張廣智、張廣勇:《現代西方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15. 張玉法:《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8。
  16. 杜維運:《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
  17. 逯耀東:《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1。
  18.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19. 嚴耕望:《治史答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20. 林鐵森:《中國歷史工具書指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21. 殷海光:《怎樣判別是非》,香港:文藝書屋,1969。
  22.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北京:中華書局,1962。

本科的修讀過程,可分為三個有聯繫的環節:

  1. 閱讀指定教科書及指定讀物;
  2. 自學各單元的內容,到一定階段時,參加夜間的導修及日間的講論會。導修課由導師主持,同學在學習時遇上困難,可在導修課提出,由導師解答。講論會由專家、學者負責講述專題,藉此加強學員對有關學科的知識和學習的興趣;
  3. 自學期間尚須完成指定數量的作業,以測試學員的學習進度。最後學員要參加期終考試。

為方便學員修讀本學科,現建議可按以下步驟修讀:

  1. 詳細閱讀本指南,並按所提供的修讀進度表修讀。本科會安排導修時間、作業的呈交日期,請依時出席及呈交作業給導師評改;
  2. 修讀每一單元時,應掌握學習重點;出席導修課時,應積極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
  3. 依時繳交作業;
  4. 作業發回來後,留意導師的評語,檢討自己的錯誤,如有任何疑問,請與導師聯絡;
  5. 最後要溫習各單元的內容,準備考試。

學員依修讀單元研讀本科,輔以導師指導,並須完成作業及期終考試。

 

作業

本科作業的形式多樣化,主要包括分析史料、考訂史事,以及歷史研究和撰述等。學員須完成四份作業,學院只取其中最好的三份作為成績評核,佔總成績50%。

 

期終考試

學員需要參加為時三小時的考試。考試範圍包括所有學科單元內之課題。考試佔總成績50%。

為配合學員研習修讀單元,本科將安排九次夜間導修課,每次兩小時;三次講論會,每次三小時,由學者、專家主持。

本科修讀時間為36週,學員每週需用九至十小時來修讀和做作業,為幫助學生分配時間,以下提供一個修讀進度表:

 

單元項目週數成績評核導修課
何謂歷史4 
歷史的認知、傳述和記錄4作業一
歷史學家及其專業修養4 
史料及史料的蒐集4作業二
史料的鑑辨與應用4  
史實的考證與史事的詮釋5 五、六
口述歷史及實地考察4作業三
歷史撰述及技巧4 
歷史的視野、解釋及評論3作業四
 總計36週4份作業9次導修

本科使用香港都會大學的「網上學習系統」為你提供額外支援。你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系統」瀏覽修讀單元及取得與本科有關的最新資訊,也可以使用該系統和導師、學科主任及其他同學取得聯絡。有關「網上學習系統」的細節及使用方法,請參閱《網上學習系統用戶手冊》。

相信你已經清楚了解「CHIN A381C史學方法」的學科宗旨、結構和要求。希望你修讀時能體會本科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 ,同時能將學習心得,運用於日常的歷史研究和歷史觀察上,預祝你的學習順利和成功。

本科由林啟彥博士和張偉國博士負責撰寫。

林啟彥博士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一級榮譽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碩士,曾在日本廣島大學東洋史系博士課程肄業,並獲香港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1981年起至今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現為該校歷史學系副教授。教學與研究的範圍涉及中國文化史、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及史學導論等課程,並曾發表多種有關的學術著作。

張偉國博士 ,曾任香港都會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