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材包括學科指南、八個修讀單元,以及多篇指定讀物。各部分的材料簡介如下:
學科指南
如前所述,學科指南的作用是介紹本科的特點、內容,並指導你如何有效地修讀本科。學科指南也提供學習支援和成績評核的資料。在修讀本科期間,你應常常翻查學科指南,以減少疑慮。
修讀單元
本科內容共分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學習內容、活動和測試題,以助你通過閱讀、思考和練習,掌握本科的理論知識。以下臚列各單元名稱:
單元一 非殖民地化與民主化
單元二 香港的憲制發展
單元三 行政機關
單元四 立法機關
單元五 政黨、壓力團體與選舉
單元六 社會運動
單元七 大眾傳播媒介
單元八 中港關係、全球化與香港未來發展
指定讀物
除了修讀單元外,本科也選用了多篇指定讀物,配合單元的內容,以作補充。這些文章分別選自書本、期刊或報章,屬本科教材的一部分,學員應仔細閱讀。所選用的文章,均附於“指定讀物”的書冊內。
參考書目
本科每單元後均會列出有關的參考書目,你可以按個人興趣及需要找出相關材料作延伸閱讀。現將主要的參考書籍臚列如下:
艾華.S.赫曼(Edward S. Herman)、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著, 沈聿德譯(2021)《製造共識:媒體政治經濟學》,台灣: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吳海傑、王迪安編(2020)《香港動盪:法與治的歷史與文化解讀》,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呂大樂(2015)《香港模式:從現在式到過去式》,香港:中華書局。
呂大樂(2020)《尷尬:香港社會還未進入一國兩制的議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李少南編(2015)《香港傳媒新世紀(第二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林泉忠(2017)《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大衞.威爾許(David Welch)著,張小明譯(2019)《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國際關係大師奈伊教你洞悉局勢,掌握先機,佈局未來!》,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周刊。
徐承恩(2019)《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增修版),台灣:左岸文化。
馬家輝、梁文道、王慧麟編(2012)《香港本土論述2011:本土的性與別/想像新界》,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家輝、梁文道、王慧麟、陳志傑編(2013)《香港本土論述2012:官商勾結》,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傑偉、吳俊雄、呂大樂編(2009)《香港文化政治》,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馬傑偉、曾仲堅(2010)《影視香港:身份認同的時代變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馬嶽(2010)《香港政治:發展歷程與核心課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馬嶽(2013)《港式法團主義 功能界別25年》,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高馬可(John Carroll)著,林立偉譯(2021)《香港簡史》,香港:蜂鳥出版有限公司。
張少強、梁啟智、陳嘉銘編(2017)《香港.社會.角力》,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張炳良(2021)《二次過渡:香港2020政局反思:危機與前路》,香港:中華書局。
陳智傑、王慧麟編(2015)《香港本土論述2013~2014:中國因素:本土意識與公民社會》,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子強、馬嶽、陳雋文(2021)《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鄭煒、袁瑋熙編(2018)《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羅金義、鄭宇碩(2013)《留給梁振英的棋局:通析曾蔭權時代》,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Cheng, J Y S (ed) (2007)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its First Decade,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Cheng, J Y S (ed) (2013) The Second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AR— Evaluating the Tsang Years 2005–2012,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Cheng, J Y S (ed) (2014) New Trend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Cheng, J Y S (ed) (2020) Evaluation of the C.Y. Leung Administration,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Chiu, S W K and Lui, T L (2009) Hong Kong: Becoming a Chinese Global City, Oxon: Routledge.
Fong, B C H and Lui, T L (eds) (2018) Hong Kong 20 Years after the Handover: Emerging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Fractures after 1997,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Ku, A S and Pun, N (eds) (2006) Remaking Citizenship in Hong Kong: Community, Nation and the Global City, Oxon, New York: Routledge.
Lam, W M and Cooper, L (eds) (2018) Citizenship, Identity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New Hong Kong: Localism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London: Routledge.
Lam, W M, Lui, P L T and Wong, W (eds) (2012) Contemporary Hong Kong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Expanded 2nd Edi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Lau, S K (ed) (2002) The First Tung Chee-hwa Administratio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on Regio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Lee, C K and Sing, M (eds) (2019) Take Back Our Future: An Eventful Sociology of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ui, T L, Chiu, S W K and Yep, R (eds) (2019)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Hong Kong , Oxon; New York: Routledge.
Ma, N and Cheng, W C (eds) (2019) The Umbrella Movement: Civil Resistance and Contentious Space in Hong Kong,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除了以上的書目及文章之外,以下的網頁資料及刊物也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