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發展里程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歷史與發展里程

歷史

大學輝煌歷史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前身為香港公開大學,除了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外,亦是一所管理完善的自負盈虧院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由一所只提供遙距課程的學院,轉化成為一所多元化及全面的綜合性大學,同時提供全日制學士學位、深造學位,以及兼讀制課程。大學一直為社會各行各業培育所需人才,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作出深遠的貢獻。現時,我們是全港最具規模的自資院校,畢業生人數超過140,000人。以全日制學生人數計算,都大在本地大學中排名第六。

Student Counselling Service

由遙距進修學院發展至綜合性大學

大學是開辦開放及遙距教育的先鋒,於1989年由政府創辦,當時名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自成立以來,學院致力實踐「有教無類」的使命,為在職人士提供優質及彈性的進修機會。經過多年的穩步發展,公大於1997年5月正名為「香港公開大學」。

為配合香港的教育改革,大學於2001年首度推出五個全日制面授副學位課程,並於2003年推出第一個全日制面授學位課程,吸引了不少中學畢業生報讀,學生人數不斷攀升。公大於2007年加入「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大學的重要里程,顯示其實力與其他本地政府資助大學無異。

專業實用課程 迎合社會需要

與此同時,大學的課程發展亦一日千里。大學初期只開辦有限的兼讀制課程,後來不斷積極拓展課程種類、範圍,以及提升教學質素。時至今日,都會大學開辦約220個課程,包括約800個全日制或兼讀制的學科,而我們開辦的課程專業實用,積極回應市場的需求,緊貼不同行業的發展,例子包括大學具優勢的課程如創意藝術、檢測和認證、護理學、物理治療、能源及環境學、幼兒教育、心理學、企業管治及款待管理等。

我們的努力亦獲得政府的認同。自2015年起,我們已有部分課程獲納入政府的「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該計劃透過資助修讀自資院校的學生,為有殷切人力資源需求的特定行業培育人才。2021/22學年開始,我們獲分配的資助學額佔全數逾三分之一,為自資院校之冠,顯示政府對都大課程質素的肯定,亦反映大學積極開辦專業課程以回應香港殷切需求的成果。

護理學課程為都大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自2005年推出兩個護理學本科生課程以來,報讀人數持續上升。現時,都會大學每年的護理學課程畢業生人數為全港院校之冠。

擴展校園以配合急速發展

為配合大學的急速發展,都會大學歷年來開展了多個大型校園擴建工程項目。大學於1996年遷往何文田校舍現址;又於2000年在上環信德中心成立首個校外教學中心 ─ 港島教學中心,並作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的總部;其後於2009年完成第二期校舍的擴建工程。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於2013年遷入葵興教學中心,空間比原來的港島教學中心增加約三倍。大學的賽馬會校園則於2014年正式啟用,作為創意藝術、檢測和認證,以及護理與健康相關課程的運作基地。此校舍不但為日益增多的學生提供更寬敞的空間,同時亦為課程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施。

為回應與日俱增的醫療服務需求,都會大學剛完成了新的校園發展計劃,興建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新校舍於2021年1月落成啟用,除了為護理及健康相關的課程配備先進的教與學設施,亦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寬敞的休憩空間。

大學更改名稱

經歷三十多年的迅速發展,大學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雖然大學已轉型,但社會上仍有許多人以為我們只提供遙距教育。這些誤解無疑引起了不少挑戰,亦為大學和其畢業生的發展造成了障礙。

大學於2019年決定探討重新命名的可能性,以更適切反映大學的現況、性質、優勢及將來的發展。經過與持份者多輪的諮詢以及嚴謹的評選程序,校董會於2020年12月10日通過「香港都會大學」為大學的新名稱。立法會亦於2021年7月14日正式通過修改大學條例。

大學於2021年9月正式採用新校名「香港都會大學」,標誌著我們在香港這國際大都會中的獨特定位,並展現廿一世紀的抱負和目標。

發展里程

About HKMU

2024

成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

2021

重新命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2020

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啟用

2019

三十周年校慶

2017

香港特區政府批出土地興建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

2015

獲政府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

2014

賽馬會校園啟用

2013

葵興校園啟用

2010

荔景校園啟用

2009

二期校舍啟用

2007

加入「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2003

首次開辦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

2001

開辦首個全日制副學士課程

1997

正名為「香港公開大學」

1996

正校園啟用

1993

基於穩固的財政基礎,學院實行自負盈虧

1989

香港政府創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提供兼讀制學士學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