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與我 第七期 (2024年3月) 第12頁至13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 第七期 (2024年3月) 第12頁至13頁

懷抱赤誠 熱心義工培訓志願工作者

黃傑校友
首屆全日制護理學畢業生

從中學參加民眾安全服務隊(民安隊)少年團開始,黃傑的一半人生幾乎都花在志願工作上。今天他身為兩孩之父,仍然滿懷熱忱訓練志願工作者,全情投入人道救援工作。

自小投入志願服務

黃傑於1998年加入民安隊,此後服務長達二十多年,其中印象尤為深刻的是2009年灣仔一家酒店爆發豬流感。「這是我首次參與大規模的檢疫工作,而且當時我正在大學修讀護理課程,慶幸能夠學以致用。」

近年新冠疫情爆發,他更曾日以繼夜協助處理檢疫中心的工作。「記得2020年疫情初爆發,民安隊協助政府管理部分檢疫中心,與相關部門連日開會商討運作流程、保護措施和裝備使用等。」除了技術上的處理,他們亦必須想方設法減輕隊員對受感染的擔憂,並消除部隊中任何負面情緒。「最令我們引以為傲的是在整個行動中,並没有任何一名隊員因執行任務而受到感染。」

參與孟加拉人道救援工作

黃傑大學畢業後當上醫院手術室護士。2017和2018年,他兩度隨香港紅十字會遠赴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接壤緬甸若開邦的紅十字災區醫院擔任義務手術室護士。他憶述:「我們為大量逃難的平民提供醫療支援,但資源匱乏。一次,最後一個胸腔引流裝置不知何故失效了,導致一名小童失救死亡。」當刻在哀傷過後,他突然想起唸大學時曾在一所歷史悠久的醫院實習,院內陳列着由三個年代久遠的玻璃瓶製作而成的水封瓶設計。「我馬上上網搜尋相關技術,然後以膠水樽複製水封瓶設計,成功製作出『土炮』的胸腔引流裝置應急,最後拯救了五、六個小朋友的生命。」

災區醫院充滿無奈,黃傑肩負協調手術室工作的角色,必須冷靜處理每個個案。「記得有一名約十歲的女孩意外被一輛芒果車輾過,頭顱骨折,嚴重內出血。」當時來自不同國家的醫生護士急忙討論救人方案,但他反問大家:這樣嚴重的情況若發生在他們居住的先進國家,女孩的存活率有多高?施救後耗盡手術室的血包,又如何拯救後來的傷患者?「我們最後決定讓女孩在僅餘的時間與家人相聚,然後有尊嚴地離開世界。」

從事本地緊急救援服務

黃傑已離開護理工作前線,現加入香港紅十字會任職國際及賑災服務署理高級經理(本地緊急服務),為本港受災難或緊急事故影響人士提供緊急物資和服務。他舉例說:「今年初柴灣電錶房爆炸,雖然没有傷及居民,但事故後大廈水電徹夜暫停供應。我們即時提供熱水、熱食和緊急充電服務,為年長和長期病患者提供醫療諮詢和情緒支援,為因電梯停用而無法回家的居民提供藥物等。當然我們亦有派出急救隊在場候命。」他也提及去年9月香港發生的五百年一遇大暴雨,他和同事及義工團隊馬不停蹄進行了多次行動,令他印象難忘。

不同體驗帶來新的啟發

黃傑在2021年因照顧家庭而決定退出民安隊。「離隊前我獲派往特遣部隊訓練辦公室,負責訓練隊員處理緊急救援工作,例如樓宇坍塌時如何操作重型機械、爆破工具,以及如何在瓦礫中尋找和拯救生命。」他強調有效的培訓是令團隊持續運作和發揮效能的重要一環。

回首漫長的義工生活,不同階段自有不同體會。「我少年時候接受體能、急救、山火撲滅、攀山拯救等培訓,之後慢慢由員佐級晉升至長官級別,參與籌備和指揮行動的工作。」角色轉換令他明白每個行動細節的重要,組織、協調和溝通更是重中之重。

在長達廿多載的義工生涯,黃傑在本校修讀了全日制護理課程,然後當上全職護士。他感恩護理知識讓他看事物的角度開闊了,令他在不同行動中能提供有用意見。他表示前院長李國麟教授對他的影響尤深:「他當年身兼立法會議員,令我明白除了在自身專業範疇作出貢獻,其實還可以幫助改善整個制度,只要我們願意多做一點點。」

培訓更多志願工作者

黃傑在修讀碩士課程時與同學一起加入聖約翰救傷隊當義工,擔任少青團導師。多年來,不論在民安隊或聖約翰救傷隊,他培訓了無數義工服務社會,他自己也是義務工作者。今天,他繼續擔當訓練者的角色,為香港紅十字會訓練義工團隊,令志願服務的精神得以傳承、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