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與我 第五期 (2023年7月) 第6頁至第7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 第五期 (2023年7月) 第6頁至第7頁

灌籃好手  投入滿分熱情服務社會

梁國成自小患有哮喘,家人希望他多做運動鍛煉體魄。恰巧小學五年級時因個子高大獲學校籃球隊招攬,自此與籃球結下了不解之緣,並鋪砌出自己服務社會的主場。

正向人生觀

國成回想升上中一時,因學校沒有籃球隊而獲體育老師鼓勵自組成軍。他笑稱:「當時我向同級中12位身材最高的男同學招手,就這樣組成了校隊。想不到短短一年便取得新界區學界冠軍。」

「老師是我遇到的第一位伯樂,他不諳籃球,但付出很大努力扶持我們。中三時他替我報考青年軍,翌年我成為甲一組籃球員,繼而入選港隊。」老師的無私奉獻讓國成學懂感恩,十多年戰績輝煌的籃球生涯亦令他建立了自信和積極的人生觀。他打了個比喻:「傳球給隊友以成就入球,然後令球隊得分。我覺得生命就是與人分享。」

 

義教籃球

國成於2007年退役後,開始在球會和港隊擔任兼職教練,同時也是一位全職小學老師。他憶述:「當時我安排了一名兒童之家的學生與校隊的大姐姐一同打籃球,她的情緒和行為大有改善,兒童之家於是邀請我每逢星期日教導家舍的小朋友打籃球,就這樣開始了義教。」

2012年,國成創立非牟利慈善組織「希望種子籃球亞洲」(下稱「希望種子」),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體育老師及大專學生,在天水圍為基層家庭小童和青少年提供免費籃球訓練,並慢慢擴展至其他地區。

談及自己的初衷,他表示兒童之家的義教工作令他體會到不論貧富,每個人都應該有學習和享受運動的機會,當時他將成立志願組織的想法與一位在電視台認識的朋友分享:「想不到他當晚就開車跟我一起到天水圍四處視察,看看哪兒聚集了邊青,哪裏有合適的球場。」

播下希望的種子

這位朋友坐言起行的態度對國成影響甚深,他擔任電視台高層所擁有的行政經驗和人脈,對國成其後申請社團登記、建立組織架構和行政管理,以至向傳媒推廣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是國成另一位良師益友。在這位善心人的穿針引線下,組織更獲得商業及慈善機構贊助,支持他們籌辦「種子教練」培訓計劃、師友計劃、探訪獨居長者,以及帶領小朋友參與社交活動等。

組織取名「希望種子」,國成說:「是喻意每位參加者的內心都有顆種子在發芽,對人生有所冀盼。」他表示組織服務的對象大多家境貧困,有些小三、小四的學生甚至從未進過戲院或搭過西鐵。其中一次活動令他印象難忘:「那次活動後家長們在集合點接回子女,我見到一位傷殘爸爸一直躲在柱後,原來他擔心自己的殘缺會令兒子被人取笑。這個場面令我很心痛,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希望小朋友都能建立自信,快樂成長。」

處處萌芽

「希望種子」有一項傳統,就是每年舉辦「4+4」籃球比賽。他們的規則訂明每隊必須最少一名是女球員,且入球得分較男球員高,以鼓勵男生傳球給女生,藉此灌輸分享共融的概念。

除了組織開辦的籃球活動,國成亦投入不同形式的義教工作。「政府特地為夜青從凌晨至深夜開放體育館,曾有幾年時間我在那兒義教籃球,慢慢見到這些年輕人的轉變。他們當中後來有戒除煙癮、有重返校園,也有尋回正職,甚至投考紀律部隊。」

多年以來,「希望種子」的服務愈見成效:「籃球令很多小朋友變得積極、合群,自信心和責任感也大增,有些長大後更成為我們的義工。」其中「燃亮希望計劃」,借助籃球愛好者一般身材較高的優勢,為長者家庭更換電燈泡,得到很大的支持和迴響。另一個為貧窮家庭拍攝全家福的活動,竟令部分義工由原來與家人關係疏離變得親近,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奬項肯定努力成果

國成領導「希望種子」的工作令他贏得多項榮譽,他於2015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7年奪得香港傑出義工奬,2021年獲頒紅十字會香港人道年獎等。這些奬項讓他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不同界別的傑出人士,不但拓展了人脈,也開闊了眼界,組織亦因而得到更多贊助和合辦活動的機會。

國成回想當初成立「希望種子」時並不容易,他說:「最大的困難是行政管理。我自小個性內斂,亦需要學習與人溝通。」在本校修讀通識教育學士課程,正好為他填補了這些缺口,但凡會計、管理、撰寫宣傳文案等學科,都是因應他服務社區的需要而選讀,對他幫助很大。現時他正打算重返母校,報讀教育博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