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與我2025年 第九期 第12頁至第13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2025年 第九期 第12頁至第13頁
p12c

p12a-1 來自德國應科大
的交換生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近年與不同伙伴大學開展交換生計劃,去年八月,德國海爾布隆應用科學大學有三名修讀商業信息學的學生――Lukas Mayer、Lucas Alves Munz和Andreas Schell――到本校進行一個學期的交流。歐洲的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體系完善,他們的大學也是其中之一。隨着都大成為應科大,讓我們聽聽他們在香港的經歷之餘,也了解他們在德國修讀應用學位的情況。

p12d

在德國修讀應用學位

海爾布隆應用科學大學的德文名稱是Hochschule Heilbronn(HNN),當中「Hochschule」是高等學府的通稱,相對「Universität」一字,後者是用以專稱具頒授博士學位資格的學術型大學。Hochschule大多專注特定專業教育和應用研究領域,例如HHN聚焦商業、工程和電腦科學範疇。由於海爾布隆是工商企業的集中地,因此該區大學都以應科大為主。德國學生很早就決定他們的職業方向,以選擇要進入哪類型的大學。Andreas說:「諮詢公司或投資銀行可能會優先聘用學術型大學的畢業生,但很多規模較小的本地公司都渴望聘請來自技術大學的學生,認為他們具備實戰經驗。」

三位交換生的課程修讀期為七個學期,他們可選擇在冬季或夏季學期入學。首兩個學期涵蓋基礎學科,接下來的兩個學期則為選修學科。到了第五個學期,大多數學生會參與全職實習。Andreas解釋:「大學會安排職業博覽和履歷表工作坊等活動,但申請實習職位是我們的責任。」Lukas補充:「如果我們在該學期未能獲得實習機會,可以把實習延後,在大學學習多一個學期,但必須在畢業前完成實習。」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在最後四個學期從事與實習相關的項目研究和撰寫畢業論文。

德國很多企業都願意向學生提供有薪實習機會,作為吸引未來員工的途徑。在Andreas看來,企業普遍認為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額外的人力資源是划算的,也願意在實習生畢業後聘用他們,為公司注入已受培訓的新血。

p12e

p12b2在港交流點滴

三位交換生來自海爾布隆地區附近不同的小鎮,他們申請來都大交流,是因為嚮往體驗在香港的生活,而本校商學院提供實用導向的學科,與他們本身的課程相關。Lukas說:「我常在國際和經濟論述中聽聞有關香港的事情。」儘管有了基本的期望,首次踏足香港――正確來說是亞洲――還是充滿驚喜。回憶到埗的第一天,Lucas說:「這裏的一切都規模很大,令我感到震撼。街上行人如此多,一切如此充滿活力。但我最喜歡的是在香港這個大都會,接觸大自然竟如此輕而易舉。」

在都大,他們於課堂和商學院舉辦的活動中結識了不同背景的學生,包括來自其他國家的交換生、少數族裔和內地學生,以及本地學生。學院在去年12月4日為三、四年級學生舉辦了一場以德國為主題的高桌晚宴,請來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副總領事Mrs Stefanie Seedig擔任主禮嘉賓。三位交換生很慶幸課業不算繁重,讓他們有足夠空間探索香港。Lukas說:「我還以為課堂會是朝八晚六!」他們曾到著名山徑如龍脊遠足,並按照旅遊指南尋訪了不少餐廳,有時也會與本地生一同活動。

談到難忘經歷,他們提及遷入朗豪坊附近合租單位的片段。Andreas回憶道:「因為樓宇沒有電梯,我們要把行李搬上五層樓!」雖然居於四通八達的市中心,但繁忙的交通為上學的路程帶來挑戰。Andres續說:「德國人很重視守時,所以我們通常會步行到校園,以免遲到。」對他們來說,鬧巿與鄉郊的毗鄰、現代與傳統的交匯,都是香港的魅力所在。當他們在深冬回到家鄉,將懷念在香港這個温暖的亞熱帶城巿度過的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