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與我2025年 第九期 第8頁至第9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2025年 第九期 第8頁至第9頁
p8c-1

從實現成果中找到快樂

剛於去年9 月1 日升任副校長(行政及機構發展)的鄺志良教授,現時領導校園設施管理、財務、人力資源、資訊科技和大學圖書館五大範疇。談到新崗位的挑戰,他笑言:「我在這裏的時間很長,對這地方很熟悉,至於新工作,應該說是需要適應吧!」誠然,鄺教授於1990 年加入本校擔任兼職導師,1996 年成為全職教員,至今已有34 個年頭,可說是大學最資深的教職員之一。

鄺志良教授

副校長
(行政及機構發展)

p8e我是一個喜歡做到成果的人。每一步都見到成果,就是我最大的快樂。p8f

鄺志良教授

副校長
(行政及機構發展)

p8e我是一個喜歡做到成果的人。每一步都見到成果,就是我最大的快樂。p8f

p8a-1

財務管理  三大準則

晉升前,鄺教授當了六年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對於處理行政工作駕輕就熟;在新崗位中,眼前最迫切的就是隨大學購置新物業而來的工作。他明白部分同事對此購置項目感到疑慮:「畢竟是動用不少大學儲備,但同事們可以放心,因為大學是基於三大準則而作出這個重大的決定。」他表示第一個準則是在購置此物業後,大學的財務狀況依然良好,其次是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環境有所增益,最後是可提升大學的科研能力和發展。

回復經濟學家的本色,鄺教授解釋大學就像一個35歲的年輕人,現在首次置業,重視的是使用價值。「現時大學將這筆資金轉化成更多空間和更佳的學習環境,獲益的都是師生。」正如校長林群聲教授曾說過,與其將一元閒置在錢包,不如將這一元購買合用的東西給人使用。「我對此十分認同。」

鄺教授續說:「我很重視現金流,因為有現金才可投資,有投資才有回報。我的理財方向偏向保守,日後定會量入為出,確保大學的支出不會超越這三大準則的界限。」

重大項目  如箭在弦

購置物業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裝修、重新規劃部門的辦公地方,以及安排搬遷等。此外,常盛街斜坡的新校舍項目和MU88的改建工程,都是來年必須進行的工作,2025年對鄺教授來說將是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年。

資訊科技範疇同樣面臨一個重大項目,就是改革學生管理系統。「這是涉及收生、選科、計算學分、儲存學生和畢業生資料等眾多功能的平台。由於現有系統已使用多年,未能配合新的需求,因此必須進行改革。不論重新購買還是提升現有系統,都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任務。」

以人為本

有人說設施管理和人力資源都是「惹火」的範疇,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但鄺教授相信只要凡事以人為本,大多問題都能化解。他表示,現時大學廣開了不少渠道聆聽學生和同事的意見,例如早餐會、會堂討論等,「但重點是聆聽後必須跟進和落實執行。例如同學希望校園內有更多膳食選擇,我們已從大學餐廳的招標着手,亦研究增設飯盒售賣機;學術人員希望在研究和校外工作方面得到更大的彈性,我們正考慮修改政策,給予他們適度的空間。」

至於大學圖書館,除了一般的借閱和研究用途外,近年也配合新世代的學習需求,增設多用途空間,強化其社交功能。例如,曾安排駐校學者在圖書館進行半上課形式的分享,以及邀請作家舉行讀書會等。「日後希望可以改建部分地方作展覽用途,為同學提供一個可在課堂之間逗留,而不會浪費時間的好去處。」

喜歡做到成果

雖然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行政工作,但作為社會科學家,鄺教授對學術的追求始終未變,現時正埋首關於人口老化和生產力的研究。他說:「做研究是責任,也是興趣,只要有時間、有感興趣的題目,我便會做研究。」

鄺教授加入本校時為商學院的兼職導師,翌年因協助開發經濟學課程而調往人文社會科學院,回頭一瞥已是30多年。鄺教授細說:「人文社會科學院可說是我成長的地方,當然感到不捨,但我是一個喜歡做到成果的人。過去的日子,由發展教材到開辦新學科,由遙距教學到推出全日制課程,每一步都見到成果,這是我最大的快樂。不久我們便會興建新的教學大樓,我期待同樣做到好成績。」

在鄺教授辦公室的矮櫃上,擺放着一個仿照他外形巧製的人像小擺設,原來是一位同事祝賀他升職的禮物。這位同事並非他在人文社會科學院的下屬,但為感激鄺教授曾經替自己盡心籌謀解決問題,特地送上一份心意。「很感謝她,實在很窩心!」鄺教授表示自己做人有三大原則:樂於助人、善良和關愛身邊的人。「我也是這樣教導我的子女,因為我相信勇者可勝,但仁者才是無敵!」

p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