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與我 第一期 (2022年1月) 第14頁及第15頁

首頁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大學刊物 都大與我 都大與我 第一期 (2022年1月) 第14頁及第15頁
創意藝術學系師生的創意與傳承
本校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合作開展「中華禮儀動畫化計劃」,由創意藝術學系師生參與製作和創作,兩年來推出了《儀禮.士冠禮》、《儀禮.鄉射禮》、《中華日常禮儀(辦公室篇)》等五部動畫,以及繪本《禮貓傳》,深入淺出將禮學經典《儀禮》當代化,廣獲好評,摘下中國教育部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是全港唯一獲此殊榮的高等院校。

鼓勵:學術創意 相輔相成

取得如此佳績,各老師功不可沒。學系助理教授李洛旻博士負責禮儀內容指導,致力引導學生準確演繹原文。他認為從嚴肅層面過渡到普及層面推廣古代經典誠屬美事,但要取得成效,也需經歷一番平衡與取捨。他說:「創意和學術須取得平衡,相對艱深的內容要取捨,保留原典精粹的同時,也要讓同學發揮創意,須不斷思考拿捏,有一定難度。」

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團隊將《儀禮》的研究成果拍成影片,學生通過該影片加深了解原典和古代規制,李博士與該院院長彭林教授更互有共識:在學術上必須嚴謹,保留傳統精神,在故事創作上則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度。學生的創作空間遼闊,像繪本小組構思了一個舞蹈場面,卻發現古籍沒有相關記載。後來,構思不但沒有被否決,研究人員更受啟發,考據典籍,思考服裝、場景陳設的可能實況,協助學生調整內容,令舞蹈場面生色不少。

老師:推動學生自由發揮

計劃旨在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帶領和指導動畫組的高級講師麥盛豐說:「藝術創作要有成功感支持,希望學生以挑戰自我的心情參與項目,生起興趣,當執行得好,原動力循環不息,就能持續做出好作品。」他按學生的表現組織團隊,先構思內容,並利用暑假製作。動畫的主題雖已鎖定,美術風格卻不設限,讓學生選擇鍾愛的媒介創作,自由發揮。他表示:「出色的動畫往往由團隊協作製成,組員的合作能力相當關鍵,期望他們在這方面好好磨練。」雖然大家的創作模式和美術風格各異,在執行上仍能達成共識並發揮創意,在作品中注入趣味、玩味,活化古代禮儀經典,成果美滿,讓他深感欣慰。

繪本團隊由講師袁耀萍帶領,對學生掏心投入製作印象尤深:「繪本每一張圖都要畫得精準,內容須恰當鋪排。那時疫情嚴峻,與學生通過視像會議斟酌構圖細節,常工作至凌晨。」早期構思的故事較虛無,於是與學生一起篩選出三個主要部分,並以一隻流浪貓角色帶出周代的飲食禮儀,結合現代情景,學生更添加了不少生動有趣的內容。

學生:實踐所學 獲益良多

以古代成年禮為題的《儀禮.士冠禮》屬定格動畫,由陳子欣、蔡欣桐等四位合作無間的同學攜手製作。選擇這種既講究手藝又鮮有人製作的動畫形式,子欣坦言:「組員都愛做『手作』!我主責拍攝,也喜歡實景拍攝的感覺,效果獨特;我也預計未來在職場再難有機會做這類型動畫,今次正好可以實踐。」場景、服裝都是人手親製,欣桐指起初搭建了古代建築,考查論文始知階梯規格等細節處與想像差異頗大,須拆掉再起。她同時參與繪本製作,期間也有類似經驗,當中描述貓咪通過窗戶望進家居,考查後發現古代房子僅在屋角闢建三角形小窗,故要調整內容,可說上了古建築一課。

霍嘉謙、吳浚豪等四位同學合作的《儀禮.鄉射禮》帶日本動漫風。浚豪說:「參照平日喜愛的動畫風格,再加入熱血少年、穿越搞笑、戰鬥、友情等元素。」角色更架起VR眼鏡投入電玩遊戲,並穿越時空,在古代經射箭歷練有所成長。天馬行空的框架下傳遞着禮儀信息,小節也忠於古代規制,像主角射箭時的袒臂裝束、杖擊背部施罰,都依足古籍記載。浚豪直言要製作一條耐看佳作:「故事要具備起承轉合,畫面豐富,即使片長略超時,也不能刪減,因為所有內容都是必需的。」各組員首度合作,磨合能力備受考驗,嘉謙說:「我們四人並不相熟,所用電腦軟件也不相通,後來在組長協調下,明確分工,大家都能發揮所長。」

《中華日常禮儀(辦公室篇)》是余詠賢、黃舒廷、何禧陶的合作成果,內容側重將傳統禮儀活用於當代社會。藉辦公室內各職級人物呈現主旨,着力劇情和角色刻劃,詠賢說:「我們想到用大量對白推動劇情和塑造角色,帶出禮儀信息,希望做到有趣而不說教。」角色以擬人化的動物形象展示,手繪勾畫,頗富童趣。禧陶解釋:「雖然涉及中國傳統哲理,但我們不想流於刻板,所以採用簡潔畫風,角色造型可愛,動作誇張,色彩繽紛,希望增加吸引力。」全片六個角色全由詠賢聲演,技驚四座,她笑言:「其實我是首次這樣配音,沒想到發掘到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儀禮• 士昏禮 》

《禮貓傳》

嘉許:團隊協作,增強信心

師生合作無間,導師對同學的表現大為欣賞,不僅實踐所學,不辭勞苦的投入尤為難得:「他們都很用心製作,有心是最要緊的!」作品曾在學術研討會展示,獲與會學者、老師、傳媒讚賞,更在全國大學生藝術活動中突圍奪魁。李洛旻博士指出,參賽時輔以「專業與普及」的口號,凸顯計劃融合專業學術與普及趣味,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獎項嘉許整個計劃的成果,也肯定我們培養到優秀藝術人才。」

獲此佳績,師生欣慰道:「實屬意外驚喜!」高興之外,學生各有期許與體會。陳子欣說:「希望獎項能讓更多觀眾看到我們的作品。」霍嘉謙感性道:「組員不斷溝通、磨合,各個工序才順利完成,經驗寶貴,更開心有獎項承載這段記憶。」黃舒廷則憧憬:「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認可,我們只是學生,所做的作品亦『上得枱』,自信增強了,希望朝這方向發展。」

計劃已延續至第三年,作品將陸續推出。上述作品會藉不同渠道發放,例如學校課堂、研討會等,也計劃出版繪本的實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