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較文學

首頁 入學申請 Course Guide 中西比較文學

本《學科指南》乃本科使用的最新版本,可作參考之用,惟部分章節在本科再開辦時或會有所修訂。

CHIN A373B

中西比較文學

CHIN A373B「中西比較文學」一科,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英語文文學士學位課程高級程度科目,學分值為十分,修讀時間為兩個學期。修讀本科無須先修讀任何科目,但若完成修讀CHIN A274C「現代文學(1919–1949)」一科,會有利本科之學習。

本指南主要包括下列七個部分,目的是幫助學員清楚了解本科的主要內容,以自學形式完成本科,並達到理想的學習成效:

  • 本科內容簡介;
  • 本科宗旨;
  • 本科學習成果;
  • 修讀本科的方法;
  • 導修課及講論會;
  • 成績評核;
  • 學習進度表。

香港都會大學採用遙距教學形式,會因應需要提供教材和輔導,幫助你以自學方式修畢本科。要順利完成遙距學習,你必須自律、主動,並且懂得如何保持適當的學習進度。修讀前詳閱本指南,有助你全面了解本科,確定學習方向及方法。

本科除闡述比較文學的發展歷程、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還會評析中國與英美文學,特別是現代文學作品,如詩、戲劇及小說選讀,比較分析中西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的特色,並論述文學作品如何反映中西文化的異同。

本科共設十個單元,主要介紹比較文學的發展、重要的文學理論、研究方法及代表作品。單元一綜述比較文學的歷史及發展。單元二闡述比較文學的研究範疇,包括比較文學的相關理論、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單元三至單元四介紹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包括淵源學、讀者接受理論、流傳學、媒介學及形象學。單元五闡述比較文學的平行研究,包括文類學及比較詩學。單元六至八集中介紹主題學— 比較文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除闡釋主題學相關概念外,還會比較分析中西文學的意象、原型、典型人物、題材及主題。單元九評介比較文學的闡發研究,着重闡述結構主義、心理分析學說,以及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的聯繫。單元十概述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包括宗教、繪畫和電影與文學的關聯。

本科宗旨在於協助你明瞭比較文學,特別是中西比較文學的基本特質,從而加深對中西文學的認識,擴闊文學與文化視野。

修畢本科後,你應能:

  • 綜述比較文學的發展及主要研究範疇;
  • 說明比較文學中影響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和特質;
  • 闡釋比較文學中平行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和特質;
  • 析述比較文學中主題學的相關概念以及中西文學的意象、原型、典型人物、題材和主題,並進行比較;
  • 評述比較文學中闡發研究及跨學科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和特質,以及賞析相關作品。

本科教材包括:

  • 學科指南
  • 修讀單元
  • 指定讀物
  • 參考書目

 

學科指南

學科指南旨在介紹本科的內容和學習特色,指導你如何修讀本科。同時,學科指南會提供有關導修課和成績評核的資料。

 

修讀單元

本科設十個修讀單元。每單元包括緒言、導論、內文、學習活動、測試題、摘要、測試題參考答案、參考書目等。現臚列各單元名稱如下:

 

單元一 比較文學總論及發展綜述
單元二 比較文學的研究範疇
單元三 影響研究
單元四 媒介學與形象學
單元五 文類學與比較詩學
單元六 主題學(一)
單元七 主題學(二)
單元八 主題學(三)
單元九 闡發研究
單元十 跨學科研究

 

指定教科書

本科不設教科書。

 

指定讀物

本科會根據各單元的學習重點,選取一些篇章作為指定讀物, 補充相關的內容,以輔助學員學習。這些指定讀物會分別在各修讀單元中列明。

 

電子圖書館“指定參考資料”

本科部分指定讀物摘自電子書或電子期刊,存放於電子圖書館。要讀取這些讀物,請到本校電子圖書館,點選“指定參考資料”,登入後閱讀版權限制說明,按“接受/同意”,然後輸入學科編號或關鍵字搜尋讀物。

 

參考書目

除指定讀物外,每個單元均會列出相關的參考書,利便學員延伸閱讀。主要的參考書籍臚列如下:

 

中文書目

比較文學教程

胡亞敏:《比較文學教程》(修訂版),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樂黛雲:《比較文學簡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比較文學史

范伯群、朱棟霖編:(1993)《1898–1949中外文學比較史》,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作品選集

張曼儀等編:《現代中國詩選:一九一七—一九四九》,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74。

楊牧、鄭樹森編:《現代中國詩選》,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9。

劉紹銘、黃維樑編:《中國現代中短篇小說選:一九一九— 一九四九》,香港:友聯出版社,1989。

比較文學論著

于永昌、廖鴻鈞、倪蕊琴編:《比較文學研究譯文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古添洪、陳慧樺編:《比較文學的墾拓在臺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組編:《比較文學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朱維之、方平等:《比較文學論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李達三、羅鋼編:《中外比較文學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李標晶、黃愛華:《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長沙:岳麓書社,2000。

李今:《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三四十年代.俄蘇卷》,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李憲瑜:《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孟華編:《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孟華:《伏爾泰與孔子》,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周英雄、鄭樹森編:《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

周英雄:《比較文學與小說詮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周發祥:《中外比較文學譯文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

金絲燕:《文學接受與文化過濾:中國對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接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高利克,馬立安著,伍曉明、張文定等譯:《中西文學關係的里程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張隆溪編:《比較文學譯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張隆溪、溫儒敏編:《比較文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張中良:《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

陳鵬翔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陳曉蘭:《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

連燕堂:《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近代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葉維廉:《飲之太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楊武能:《歌德與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樂黛雲:《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樂黛雲、王寧編:《西方文藝思潮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樂黛雲、張輝編:《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

鄭樹森:《文學因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

錢林森:《光自東方來:法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邁納,厄爾著,王宇根、宋偉傑等譯:《比較詩學:文學理論的跨文化研究劄記》,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謝天振:《譯介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譚國根:《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羅新璋、陳應年編:《翻譯論集》(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顧國柱:《新文學作家與外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英文書目

Aldridge, A O (1986) The Reemergence of World Literature: A Study of Asia and the West, Newark: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

Chow, R (1991) Woman and Chinese Modernity, Minnesota and Oxfor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Dawson, R (1967) The Chinese Chameleon: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eny, J J (ed.) (1980) Chinese-West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ory and Strateg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egel, R E and Hessney, R C (1985) Expressions of Self in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uang, A C Y (2009) Chinese Shakespeares: Two Centuries of Cultural Exchan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ost, F (1974)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dianapolis and New York: Pegasus.

Lee, L O (1973)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g , M (1988) The Russian Hero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Tam, K K (1984) “Ibsen in China: Reception and influence”,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Tam, K K (ed.) (2001) Soul of Chao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Gao Xingjia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Tay, W, Chou, Y and Yuan, H (eds) (1980) China and the 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如果你是第一次以自學形式修讀香港都會大學的課程,或停學多年,很久沒有碰過書本,開學時可能會不知從何入手。不過,不用擔心,都會大學提供的教材和導修課,可以幫助你逐步化解疑難。當然,不可缺少的是個人的努力。修讀遙距課程,最大的困難在於分配時間。修讀本科,必須預留充裕時間學習,並按照建議的本科學習進度,修讀各單元和繳交作業。以下是修讀本科的一些建議:

  1. 擬訂一個學習時間表。你的學科主任已為你擬訂一個學習進度表(見第10頁)。要準時繳交作業及有充分時間準備考試,你必須按照學科主任建議的修讀進度研習。此外, 你會收到一份學習時間表,列明導修課和講論會的日期、時間及地點,請把這些資料記下。
  2. 修讀每個單元時,先閱讀該單元的「緒言」和「導論」。
  3. 接着,請研讀單元內容。讀到單元某一部分時,你會看到要求你閱讀某篇指定讀物的指示,這時應依從指示閱讀相關的讀物。
  4. 閱讀單元內文時,你會看到一些學習活動和測試題,這時必須認真作答。單元正文結尾附有測試題參考答案,但應先嘗試自行回答,然後核對答案,糾正錯誤。無論怎樣, 你應先完成測試題,才繼續研讀下去。
  5. 研讀單元時,你或許會遇上一些疑問和困難。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細心把課文再次閱讀,做些筆記來幫助自己理解。如果仍有疑問,應把疑難記下,盡快向導師求教,或待導修課時提問,請導師幫助你解決問題。
  6. 按照學習時間表,參加導修課和講論會。
  7. 依照上述2 至5 項,完成其他單元,並盡量參加所有導修課和講論會。
  8. 完成最後一個單元後,應認真溫習整個科目的內容,準備考試。溫習時,除了重溫單元內容和指定讀物外,亦應重溫你做過的作業,以及導師在「作業」中給你的評語。

為輔助學員掌握各單元的學習重點,本科設有導修課九次,每次兩小時,共十八小時,由導師負責。另設日間講論會三次, 每次三小時,由學科主任、學者或專家主持。

本科使用香港都會大學的「網上學習系統」,為學員提供額外支援。學員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系統」閱覽修讀單元,取得與本科有關的最新資訊,也可以使用該系統與導師、學科主任及其他同學聯絡。

各修讀單元均設學習活動及測試題,以幫助你確定是否掌握課程內容。本科成績評核包括作業四份及期終考試。

 

作業

本科成績評核包括四份由導師評改的作業。學院會從學員四份作業中選取成績較好的三份。該三份作業的總分會計入本科總成績,共佔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

 

期終考試

學員須參加一個三小時的期終考試,考題形式與作業相若,考試範圍包括本科全部內容。考試成績佔本科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

單元單元主題學習週數成績評核導修課講論會
比較文學總論及發展綜述3 導修一 
比較文學的研究範疇3 導修二 
影響研究4作業一 講論會一
媒介學與形象學4 導修三 
文類學與比較詩學3作業二導修四 
主題學(一)4 導修五 
主題學(二)3作業三導修六講論會二
主題學(三)4 導修七 
闡發研究4作業四導修八 
跨學科研究4 導修九講論會三
 合計36週4份9次3次

魯曼華,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甲等榮譽)、哲學碩士、哲學博士,退休香港政府總法定語文主任,並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兼職導師;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兼職講師,教授英詩、小說、比較文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翻譯碩士課程兼職講師。除發表學術論文外,譯作有《與神同行》、《耶穌故事》、《教會關懷事工》、《神跡信心古今談》等。

CHIN A373B「中西比較文學」是既富挑戰又饒有趣味的科目。

比較文學是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既比較研究兩國或多國文學之間的異同和關聯,也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領域的相互關係。比較文學的特色是:研究範疇廣泛,研究方法嚴謹。

傳統的文學研究以一國文學為對象,比較文學學者則視全球文學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國文學無分軒輊,彼此互連。比較文學研究首重立論嚴謹,並須深入認識研究對象所屬的文化系統,以期言之成理,持之有據。

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比較文學研究別具意義,有助促進各國文化文學的聯繫與交流。中西文化體系截然不同,中西文學比較研究往往能揭示中西文化的差異,研究成果有助促進判然有別的中西文化之間的溝通。

21世紀是全球化時代,也是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同學修畢本科,當能更深入認識中西文化傳統各自的特色,同時以跨文化的廣闊視野,更確切掌握新時代紛繁複雜的文學現象。